
發售時間
1997-09-25
平台
SS
這是一部以Q版(SD,Super Deformed)機器人共同登場為特色的跨作品合作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シリーズ)之一。它是系列分類之一「DC戰爭系列」(DC戦争シリーズ)的第4作且最終作《第4次超級機器人大戰》(第4次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以下簡稱《第4次》)的重製作品。然而,由於參戰作品大幅更動,加上劇情經過相當程度的重寫,因此實質上更接近一款全新作品。
本作由於開發過程困難重重,且內容容量過大無法收納於一片遊戲中,最終被拆分為前篇《超級機器人大戰F》(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F)與後篇《超級機器人大戰F完結篇》(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F完結編)兩部作品發行。
只要通關《F》的全部33話並保留存檔,即可在《F完結篇》中讀取該存檔,繼承角色資料與已改造的機體資料。
本作是在當時持有《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遊戲化權利的SEGA主動提出「希望開發一款SEGA Saturn平台的超級機器人大戰」的請求下開始製作的。原先的計畫是將《第4次超級機器人大戰S》(第4次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S)移植到SEGA Saturn,並命名為《第4次超級機器人大戰Plus》(第4次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プラス)。然而,由於追加了《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參戰,導致原有劇情無法保持一致,因此最終決定從零開始開發全新作品。這使得開發工作量大幅超出原定規模,也因此導致當時同時企劃中的《新超級機器人大戰》(新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與《魔裝機神 THE LORD OF ELEMENTAL》(魔装機神 THE LORD OF ELEMENTAL)的續作計畫被迫中止。
本作與先前在PlayStation上發售的《新超級機器人大戰》一樣,戰鬥場面採用了全語音配音。不過,與部分角色使用替代聲優的《新超級機器人大戰》不同,本作幾乎所有角色皆使用原作聲優演出。例如《聖戰士丹拜因》(聖戦士ダンバイン)中的托德·吉尼斯(トッド・ギネス),即使其原配音員逢坂秀實(逢坂秀実)已經引退,仍花費半年時間將其找回來參與演出。相對地,像《聖戰士丹拜因》的加拉莉亞·紐姆希(ガラリア・ニャムヒー)這類雖然曾於《第4次》中登場,卻因無法使用原聲優而在本作中未登場或未參與戰鬥的角色,也有所存在。
此外,本作也強化了語音演出的應用,例如某些駕駛員之間會觸發特殊語音對話,地圖上事件發生時會有語音演出的「DVE(ドラマチック・ボイス・イベント,戲劇化語音事件)」系統,以及可於角色圖鑑中聽取語音的「一言模式」(ひとことモード)等。
與《第4次》不同,本作的一大特點在於部分於《超級機器人大戰EX》(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EX,以下簡稱《EX》)之前已死亡的頭目角色在本作中復活登場。此外,原創事件的數量與規模也較《第4次》有所提升,例如《機動戰士鋼彈 逆襲的夏亞》(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逆襲のシャア)中的布萊特·諾亞(ブライト・ノア)指導碇真嗣(碇シンジ)的事件,或是設定上EVA的AT力場(ATフィールド)可被其他機器人的必殺技所突破等。
劇本方面,仍由Winkysoft(ウィンキーソフト)的阪田雅彥(阪田雅彦)負責,然而在開發過程中,他因罹患尿道結石需緊急住院,導致《F完結篇》後半的劇本改由Winkysoft的堀川和良(堀川和良)接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