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機體列表
機動戰士 Z鋼彈/機動戦士Zガンダム

共收錄 27 台機體。
  • Z GUNDAM

    Z GUNDAM
    Z 鋼彈

    • 高度:19.85 m
    • 重量:62.3 t
    • 駕駛:カミーユ・ビダン
    本機是幽谷和阿納海姆公司共同製定的“Z計劃”所開發製造的可變形MS(TMS)。最初建造的3台原型機為MSZ-006-X1、MSZ-006-X2和MSZ-006-X3。這些機體的結構設計為可以變形,但是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金屬疲勞問題足以導致機身解體。這個問題後來由於得到了迪坦斯的鋼彈MK-II,參考了其可變式框架以及為幽谷作戰的新人類駕駛員卡繆·維丹的糾正而解決了。 MSZ-006成為UC歷史上第一批可以變形的MS,可以從MS形態轉為MA“waverider(衝浪者)”形態,由此獲得單機突入大氣圈的能力,潛在能力超過當時任何MS。
  • Gundam Mk-II

    Gundam Mk-II
    鋼彈 Mk-II

    • 高度:19.6 m
    • 重量:54.1 t
    • 駕駛:カミーユ・ビダン

    RX-178 鋼彈 Mk-II是U.C.0087年迪坦斯推出的新型機動戰士,共製造了3台原型機。它的設計思路大致來自一年戰爭時的王牌機動戰士RX-78-2 鋼彈,設計定位是地球聯邦軍次世代的主力機動戰士。雖然當時迪坦斯提倡反殖民地主義,而且Mk-II似乎是僵化地沒有使用吉翁系技術,但機體的開發過程中仍然有不少前吉翁工程師的參與。

    在鋼彈歷史中,Mk-II以武裝配置而言是相當獨特的一台機體,它的所有武器都是外置裝卸型,甚至頭部機關槍也是如此,某程度反映了當時設計師希望盡量減少機體負載,增加配置靈活性的想法。這種想法令Mk-II成為一台較為注重基本性能但火力只屬一般的機動戰士。

    事實上,該機體得力於新型的活動骨架,加上全身多台姿勢控制系統,擁有極之靈活的活動能力。另外Mk-II的高可塑性也在服役中得到驗證,她可以加裝各種原生設計以外的附加設備來加強性能或針對不同作戰環境,例子包括後述的飛行裝甲及G-防衛者。遺憾的是,由於當時迪坦斯未正式獲得新型鋼彈尼姆合金裝甲技術,因此處於世代交接階段的Mk-II仍然使用較舊式的鈦合金陶瓷複合材。

  • Super Gundam

    Super Gundam
    超級鋼彈

    • 高度:18.5 m
    • 重量:94 t
    • 駕駛:エマ・シーン
    亞納海姆公司設計了類似當年G戰機的輔助飛行器「FXA-05D G-防衛者」,它可以變型並附加在Mk-II機體上,成為「超級鋼彈」。其擁有的大型MEGA粒子砲和飛彈發射器令火力大大增強,而多台引擎則有效增加了Mk-II的作戰範圍。
  • 百式

    百式

    • 高度:21.4 m
    • 重量:54.5 t
    • 駕駛:クワトロ・バジーナ

    百式由於原本是屬於可變型MS,因此仍可以看出一些遺留下來的結構,例如由RMS-099的外掛推進翼發展而來,裝設於背部推進器兩側的翼狀穩定翼,可發揮AMBAC的功能,甚至在必要時可以脫離機體;而在小腿脛部呈外露式的可動骨架,同樣也是原本可變機構的痕跡。

    本機最大特徵是鍍在機體表面上的抗光束鍍膜,該鍍膜可使機體被光束擊中時,瞬間蒸發光束的熱能來保護機體,這層鍍膜也使百式具備單機進入大氣層的能力。因為該技術在格里普斯戰役期間仍在測試階段,因此使得百式機體表面為金色,成為幽谷陣營中最具標誌性的機體。而迪坦斯士兵經常以其塗裝稱它為「金色的」。另外百式的頭部輪廓與鋼彈系MS十分類似,但不同的是眼睛部分的主攝影機採用了圖像管理型編碼裝置(Image Directive Endode System,IDE)的感應器,使用時會發出迥異於常見綠色的紅色光芒。

    百式在武裝使用上承襲了RMS-99的思路,亦相當重視汎用性,因此當時幽谷的主力MS的武裝百式都能使用,幾乎只有超級MEGA粒子砲是特別為百式而設的。

  • METHUSS

    METHUSS
    梅達斯

    • 高度:26 m
    • 重量:52.4 t
    • 駕駛:レコア・ロンド, ファ・ユイリィ, カツ・コバヤシ, トーレス

    這款機體是由AEUG和安納海姆電子(AE公司)合作開發的可變MS開發計劃「Z計劃」中開發出來的。

    原本,AE公司從宇宙世紀0080年代開始就在探索可變MS的實用化,隨著Z計劃的進行,本機也被納入開發計劃。設計基於與阿克西斯的技術交換所獲得的GAZA-C等資料,並考慮到後續如Z鋼彈等可變MS的試驗。開發的母體是AE公司存在的作業用MS,以此為基礎,結合了簡易型的可變機構開發出「阿尼烏斯·戴」,進一步提高完成度後形成了本機。擅長遠距離對艦戰鬥和狗鬥,但由於機體的耐久性問題,最終放棄了量產化。

  • Dijeh

    Dijeh
    迪傑

    • 高度:23 m
    • 重量:51.8 t
    • 駕駛:アムロ・レイ

    本機是由幽谷提供技術、由地球上的反聯邦組織卡拉巴以陸戰用MSA-099利克·迪亞斯為原型機進行再設計所開發的大氣圈內用試作型MS。和利克·迪亞斯的情況一樣,本機開發者多為舊吉翁系的技術人員,所以本機的外貌也帶有濃郁的吉翁系MS的色彩。

    本機的裝甲是完全新設計的,關節部分也經過了強化處理。另外為了解決散熱問題,還特地在背部裝了大型散熱扇。可能是由於在地球上開發出來的原因,本機在大氣圈內的機動性高人一籌。武器有:頭部火神炮、光束長矛和光束槍(其光束槍等武器沿用了里克·迪亞斯和MSN-100百式的型號,這是因為卡拉巴的技術和資金都很匱乏,所以設計時儘量以能與幽谷機體進行連攜為目標)。本機由阿姆羅·雷駕駛,參與了吉力馬札羅突襲戰等戰鬥。

  • Rick Dias

    Rick Dias
    里克・迪亞斯

    • 高度:21.6 m
    • 重量:54.4 t
    • 駕駛:クワトロ・バジーナ, アムロ・レイ, エマ・シーン

    本機是阿納海姆為幽谷秘密開發的史上最早的次世代MS,分類為攻擊量產機,也是第一台使用了“鋼彈尼姆γ(伽瑪)合金”作為裝甲材料的量產型MS,從而成功地大幅降低了機體的重量,增加了推進劑的裝載量,使作戰半徑更為延長。而這項合金的提煉技術是由夏亞、也就是“Z”系列裡的克瓦特羅·巴吉納上尉,轉交幽谷。

    由於使用了“鋼彈尼姆γ合金”,開發人員都稱之為“Gamma Gundam(伽瑪鋼彈)”。由於該機開發者是以原吉翁公國技術人員為中心組成,所以該機有著“德姆”型的影子。基於新型的噴射推進器,使本機的運動性及靈活性大幅提升,更為日後開發“百式”而鋪路。此機還配備了比聯邦軍MS更先進的探測器,在米諾夫斯基粒子散佈的情況下,能比同期MS探測到更遠的敵人(上下100度、左右200度)。

  • Hizack

    Hizack
    高性能薩克

    • 高度:20.6 m
    • 重量:59.6 t
    • 駕駛:--
    一年戰爭終結後,吉翁公國戰敗,其MS開發技術團隊被地球聯邦軍和阿納海姆電子公司接收,在一年戰爭時期的吉翁軍製造MS-06 薩克Ⅱ系列由於其高泛用性與可靠性,被譽為“MS”的代名詞。因此,聯邦軍看上了這一極有潛力的機體,決定將其融合自身的技術加以改造並委託阿納海姆來開發。繼承薩克Ⅱ系列的基本理念,並融合了聯邦軍吉姆系列的設計思想,使得被改造後的該機——RMS-106 高性能薩克(Hi-Zack)——獲得了很高的泛用性和生產性,並作為戰後新型MS開發的先驅。
  • Marasai

    Marasai
    馬拉賽

    • 高度:20.5 m
    • 重量:59.4 t
    • 駕駛:ジェリド・メサ, カクリコン・カクーラー

    格里布斯戰爭初期、A.E.U.G.以RGM-179 GM II作為主力MS、迪坦斯便要求阿納海姆電子公司開發主力MS作抗衡。結果便著手開發馬拉賽與MSA-003Nemo。由於馬拉賽的開發是由舊Zeonic的技術者進行、所以與Zeon系MS非常相似。以RMS-106Hi-Zack作藍本、強化發電機總力、和進行了採用透過幽谷而取得的ガンダリウム合金等的改良。此機經過試作型 (RX-107)的實驗後被賜予MSA-002的型號、予定納入A.E.U.G.陣營。但是於格里布斯所發生的「GUNDAM Mk-II強奪事件」被迪坦斯懷疑、為了保持中立形象逃避問責而把馬拉賽比更快完工再讓渡給迪坦斯、無條件向亞力山大艦隊提供6機馬拉賽、之後正式型號改為RMS-108、作為格里布斯開發基地所開發的第8種機體而量產成為一時期的迪坦斯主力MS。主要用作為Hi-Zack隊的指揮官機。

  • Barzam

    Barzam
    巴薩姆

    • 高度:24.2 m
    • 重量:62.3 t
    • 駕駛:ハミル, エスター・マッキャンベル, メイジー・ハリス

    巴薩姆設計時參考了RX-178鋼彈Mk-Ⅱ等機體,運用了當時較為主流的可變式框架,因此基本性能優良,便於生產、較舊機型更容易操縱。雖然該機的出力和推力都不如鋼彈Mk-Ⅱ,但是增設了助推器,使機體獲得了較高的運動性,姿勢制御噴嘴數也達到了14個,作為泛用量產型MS而言該機有著非常高的性能。並且與鋼彈Mk-Ⅱ相比,該機用了防禦性更高的鋼彈尼姆合金,而且為了便於機體之間的連攜及維護,該機與RMS-108馬拉賽、RMS-106高性能薩克等機體可進行部分武裝的互換,顯示出了非常優秀的互換性和統合性,若作為主力機體,這樣的設計確實是必不可少的。該機的格鬥兵器採用了光束劍,收納在手腕部的裝甲裡,使用的時候,直接從腕部裝甲射出,非常方便。

  • Gabthley

    Gabthley
    加布斯雷

    • 高度:18.5 m
    • 重量:56.2 t
    • 駕駛:ジェリド・メサ, マウアー・ファラオ

    パプテマス・シロッコ繼梅薩拉之後設計的,在聯邦軍月球二號基地開發的試作型TMS(可變移動裝甲)。屬於所謂的「第三代MS」,也被認為是鋼彈Mk-II開發團隊所設計的機體。繼承了梅薩拉的設計,搭載了可動框架,同時實現了傳統MS尺寸的可變機構。在火力和機動力等方面[10],無論是炮擊戰還是格鬥戰都有優秀的性能。

    作為宇宙用機體,可變機構使其能夠應對MS的白刃戰到高機動戰鬥。戰鬥時,除了用費達因步槍進行長距離射擊外,也可以利用MA形態進行一擊離脱戰術。3架配備給ドゴス・ギア的ジェリド小隊,該小隊轉移到亞歷山大並在與AEUG的戰鬥中敗北,因此被認為全部損失。另一方面,也有資料顯示2至5架加布斯雷被製造。雖然是相對生產成本較高的機體,但由於其優秀的性能,也考慮過量產化。

  • Hambrabi

    Hambrabi
    漢摩拉比

    • 高度:19.9 m
    • 重量:56.9 t
    • 駕駛:--
    RX-139 漢摩拉比(Hambrabi) 是聯邦軍開發的可變型MS,由亞贊·蓋博等人擔任駕駛,全身裝有5個尋物探測器,因此無論是在MS形態還是在MA形態,都能輕鬆地探測到敵人的踪跡。機體各處都安裝了自動穩定器,使整機具有極高的運動性能。變為MA形態時,機身縮短,慣性距離小,機動性得到了提高,達到了宇宙戰鬥機的水平。
  • Byarlant

    Byarlant
    拜亞藍

    • 高度:23.1 m
    • 重量:54.7 t
    • 駕駛:--
    本機是在聯邦軍的吉力馬扎羅基地開發的MS。兩肩及腰部及至全身,都裝備著大推力的助推器。與其他MS相比,主機體內可裝載大量的燃料,因此作戰半徑也得以加大,而且不使用輔助裝置,不變形,就能單獨在大氣圈內飛行。若換裝助推器,空間戰鬥中能發揮出比普通MS更加優越的加速性能。但是,其武器只有光束刀和安裝在機體內部的高能米加粒子炮,武器的種類極其貧乏,實戰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所以沒有量產。
  • Asshimar

    Asshimar
    亞席瑪

    • 高度:23.1 m
    • 重量:63.8 t
    • 駕駛:ブラン・ブルターク

    這是最初能夠在大氣層內自力飛行的可變MA。開發在新人類研究所之一的奧克蘭研究所進行。型式編號中的 "N" 被認為是新人類研究所的縮寫。

    當時,作為MS用副飛行系統(SFS),開發了基地飛行器和道達改,但這些會佔用過多母艦的搭載空間,一旦SFS被擊落,MS的戰鬥和部署能力將顯著下降。此外,由於SFS的上升性能較低,作為攔截機並不實用,因此開發了本機。通過將上半身變形為圓盤狀,形成升力體,並通過腿部變形實現強大的推進機制,確保了與戰鬥機相當的機動性,同時具有優異的上升能力。變形用零件和各移動部位均施加了磁鐵塗層,因此變形所需時間僅為0.5秒,能夠在MA形態下進入上空,瞬間變形為MS進行自由落體戰鬥,再變形為MA進行高速離開,展開前所未有的戰鬥模式。機體顏色以上半身深黃色、下半身深綠色為主,眼周等部分用紅色區分。

  • Gaplant

    Gaplant
    蓋布蘭

    • 高度:25.2 m
    • 重量:94.2 t
    • 駕駛:ロザミア・バダム
    本機體是由位於北美的地球連邦軍的NewType研究機「奧古斯塔研究所」開發、迪坦斯所使用了的超高高度迎撃用可變MS(原本是宇宙空間用的機體)、變形為MA形態的時候可以於大氣層內作單獨飛行。但是、加速時的G力非常強、一般人無法使用,成為實質的強化人専用機體。後期經改良後使普通士兵亦可以駕駛、亞桑·蓋布爾曾在宇宙駕駛過。另外、此機體全天周監視器存在缺陷、於機體正下方會出現死角。
  • Baund Doc

    Baund Doc
    獵犬

    • 高度:29.7 m
    • 重量:129.4 t
    • 駕駛:ザミア・バダム

    聯邦軍的奧古斯塔研究所開發的NT專用試作型可變MS,在奧古斯塔研究所內,對該機型的仿心理系統進行了調整。普通駕駛員雖然也可以操縱,但只有強化人或Newtype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該機型的性能。

    獵犬的MS/MA形態都非常奇怪,外觀很笨重,而實際上移動相當靈活。特別是MA形態的加速性和防禦能力佔壓倒性優勢,雖然是實驗機,戰鬥力卻不容小視。在MS形態時呈左右非對稱的特異形狀;MA形態時巨大的上半身收容到下半身的裝甲內部,使得耐彈性和加速性非常良好。

    由於該機是迪坦斯的NT專用型可變大型MS,搭載了大型發電機,武器方面配備了高出力的光束步槍和擴散MEGA粒子炮,以及近身格鬥戰用的機械爪。

  • Messala

    Messala
    梅薩拉

    • 高度:30.3 m
    • 重量:89.1 t
    • 駕駛:サラ・ザビアロフ

    PMX-000的開發者是地球聯邦政府木星資源採集船丘比特理斯(ジュピトリス)的艦長帕普迪馬斯·希羅克上尉。希洛克在丘比特理斯上自行研製了4種機動兵器,PMX-000是第一種開發成功的。(因此PMX編號亦成為希洛克設計MS的專用編號。)

    PMX-000擁有MS(機動戰士)和MA(機動堡壘)兩種形態。按照聯邦軍的不成文規則,長度大於20米的機動兵器被歸類於MA,PMX-000長度超過30米,被歸類為可變型機動堡壘(TMA)。

    PMX-000原計劃在木星重力條件下使用,因此配有超大出力的發動機。在地球作戰時,其加速性能非常突出。希洛克加入迪坦斯後,曾親自駕駛此機攔截準備降下地球的卡密兒·維丹等人。後來PMX-000由希洛克的下屬莎拉·薩比亞羅絲駕駛。在Z GUNDAM劇情中,蕾柯亞·隆德被希羅克所吸引而離開A.E.U.G.,第一次為迪坦斯作戰時亦曾使用此機。

  • Psycho Gundam

    Psycho Gundam
    精神感應型鋼彈

    • 高度:40 m
    • 重量:388.6 t
    • 駕駛:フォウ・ムラサメ
    RX-009精神感應鋼彈,本機是日本村雨研究所開發的大型可變MA,本機是聯邦軍也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NT專用機。火器管制及機體控制都導入了賽可謬系統。
  • Psycho Gundam Mk-II

    Psycho Gundam Mk-II
    精神感應型鋼彈 Mk-II

    • 高度:40.74 m
    • 重量:283.9 t
    • 駕駛:ロザミア・バダム
    MRX-010 精神感應型鋼彈Mk-Ⅱ(Psyco Gundam Mark-Ⅱ) 是作為MRX-009精神感應型鋼彈的發展型而開發的機體,由村雨研究所設計,而在宇宙建造。針對精神感應型鋼彈的弱點,村雨研究所開發該機,是以“強化人制御機動要塞”為開發目的並在宇宙製造的可變MA。
  • Pallas Athene

    Pallas Athene
    帕拉斯·雅典娜

    • 高度:27.4 m
    • 重量:91.5 t
    • 駕駛:レコア・ロンド
    本機是繼PMX-000 梅薩拉之後由帕普迪馬斯·希羅克上尉在木星製造的第2台MS,與上一台梅薩拉不同,本機沒有安裝可變形機構,是純粹重視攻擊力的重型MS。
  • Bolinoak Sammahn

    Bolinoak Sammahn
    波利諾克·莎曼

    • 高度:19.9 m
    • 重量:56.2 t
    • 駕駛:サラ・ザビアロフ
    PMX-002是作為強行偵查用MS為使用目的而開發出來的,因此未使用變形機構,機體的大小也回歸到正常MS的標準。機體的定位是能夠任意地在戰鬥中進入敵方領域進行強型偵查,將數據傳送給後方,然後返航的強行偵察機。
  • The-O

    The-O

    • 高度:28.4 m
    • 重量:86.3 t
    • 駕駛:パプテマス・シロッコ

    The-O 是作為泛用型MS設計的,重點在於大幅強化機體的機動性能,而為了讓這個全高28公尺多,重達八十多噸的大傢伙在重武裝、重裝甲的前提下,還能夠擁有高能的機動性,技術人員在The-O 的背部裝載了大型推進器,令機體的總推力達到了135400kg。同時,機體的各部分配備了姿勢制御噴嘴,多達50個的噴嘴也大幅提高了機體的機動性,令該機有著與其巨大外表極不相稱的高機動性。

    而該機最大的特點在於,其作為擁有很高NT能力的西羅克的專用座駕,搭載了當時很先進的準賽可繆系統——生物傳感器,使得機體的反應性能相當高。該系統與阿納海姆電子公司運用在MSZ-006 Z鋼彈上的生物傳感器不同,是由木星船團獨自開發的,如果由NT能力高的機師搭乘,可以迅速接收到敵人的“意識波”,也就是俗稱的“壓迫感”,提前作出反應,發揮出更強大的能力。

  • 百式改

    百式改

    • 高度:19.2 m
    • 重量:39.2 t
    • 駕駛:シャア・アズナブル

    這是伴隨時代的變遷,為強化現行MS而起的AEUG的新MS開發計畫之一。百式如其名所示是能耐受數十年現役服務的MS,重新設計相對容易。主要著重於輕量化和推力增強,大幅省略了手臂部裝甲,但由於增加了推進劑,全裝重量實際上有所增加。然而,採用了兩個裝備了發展自Z鋼彈的長尾型噴氣穩定器的增加動量型高移動噴氣穩定器(高機動裝置)的背包,預計將提高運動性和機動性。傳感器功能也得到了提升,同時對機架進行了適合量產的改良,腿部致動器的懸掛機構也經過改良。

    重點也放在火力上,頭部的火神炮被換成脈衝光束炮,由於後部單元的設置,後腦部向後延伸是其特點。此外,為了與同時開發中的各種武裝相匹配,在兩肩上面設有固定點。前臂部分裝備了與Z鋼彈相同的多功能發射裝置(主要用作榴彈發射器)。光束步槍和光束軍刀沿用百式的。雖然在規格中沒有記載,但在《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和《SD鋼彈 GGENERATION》系列(初期)等遊戲中,使用的是與百式相同(或稱為改良型)的巨型火箭砲發射器。塗裝與百式相同,以金色為基調,在兩肩上有「百改」的漢字(「改」字略小)。

  • フルアーマー百式改
    重裝百式改

    • 高度:18.5 m
    • 重量:39.2 t
    • 駕駛:エンライト クリフ・フレミング, パトリシア・クランストン(サブ), マーティン・マータフ

    百式改武裝與裝甲強化方案。全身裝備了增加裝甲和武裝,與追求輕量化的百式改印象大相逕庭。噴射器並未太多強化,因此機動性和運動性有所下降,但在實戰中,雖是舊型機,卻展現出能夠搶先於高機動型的移動裝甲“比格羅”的機動性。

    肩部裝甲板的背面是反射板,能向前傾倒到胸部前方,產生I場,保護駕駛艙周圍。背包上的兩門光束加農炮,在這種狀態下能伸長砲管向前方展開。前臂甲的爆炸螺栓在近戰時能像霰彈槍一樣噴射榴彈,但威力較低,只對相機或關節部位有效,原本是用於強制排除附加單元。胸部中央的巨粒子砲也被稱為「高功率光束加農炮」,發射後會極度降低輸出,變得行動無能。腰部側面和大腿外側各裝備了雙聯裝導彈發射器。作為攜帶武裝,開發了大型的長巨型火箭砲。

    塗裝與本體一樣以金色為基調,在左裝甲板上寫著「百改」。由於當時是大型可變MS的全盛時期,因此沒有量產就結束了。

  • ΖII

    ΖII

    • 高度:18.3 m
    • 重量:31.1 t
    • 駕駛:ケイ・キリシマ, トラヴィス・カークランド

    Z鋼彈的發展型,採用了先前開發的梅達斯的結構,簡化了變形機構,提高了生產性和操控性。

    雖然MA形態不能進行大氣層突入,也沒有大氣層內飛行能力,但依照Z鋼彈,便利上常被稱為「穿波機(WR)」形態。作為宇宙戰鬥機表現出色,加速性能超越當時的MS。

    在規格上與同時期的MS相比毫不遜色,成本效益也高,對量產化的問題較少,幾乎達到了生產階段。然而,當時AEUG的財政緊張,優先開發了ZZ鋼彈,因此這個計劃一度被暫停。但在第一次新西昂抗爭的中期,少量被AEUG參謀本部的開戰派生產。塗裝以白、藍、紅的三色為基調,但與其他鋼彈類型相比,藍色部分較多。

    頭部是Z系列的設計,但最初的版本在相機眼之間有保護部件,並未裝備火神炮。

     

  • FULL ARMOR GUNDAM Mk-II

    FULL ARMOR GUNDAM Mk-II
    全裝甲鋼彈 Mk-II

    • 高度:18.5 m
    • 重量:53.2 t
    • 駕駛:--

    安納海姆公司作為MS自家製強化部件開發計劃的一部分,與G防禦者、D防禦者一同開發的裝備。該計劃提出了為防禦力脆弱的鋼彈Mk-II裝上ガンダリウム合金製的附加裝甲FXA-03,以增強火力和裝甲。由於增設推進器提升的推力無法完全彌補重量增加,因此很早就被指出機動性下降的問題。最終,採用了G防禦者的強化方案(超級鋼彈),而這個計劃並未實現。

  • Gundam Mk-III

    Gundam Mk-III
    鋼彈 Mk-III

    • 高度:22 m
    • 重量:32.1 t
    • 駕駛:--

    作為次世代MS的試案,這款機體是由AEUG從迪坦斯奪取的鋼彈Mk-II經過安納海姆電子公司的藤田博士研究後開發的。型式編號中的"F"是以藤田博士的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的。

    鋼彈Mk-II的可動框架技術對Z計劃產生了巨大影響,但其缺點包括結構上的複雜性和機體強度的低下。為此,通過簡化可動框架來加強機體結構和改良關節部分,實現了接近人體的運動性。在這方面,安納海姆的材料工程部門總動員,包括鋼彈尼姆γ在內的材料被廣泛使用,武裝和裝甲等幾乎完全獨立於機體本身結構,完成為一個運行效率極高的機體。相反地,腿部的推進器和背包等在結構上被設計為完美的選項,機體強度的極限被推至最高。這是安納海姆將擁有的區塊組裝和獲得的可動框架進行根本性融合的結果。因此,鋼彈Mk-III擁有足夠的容量,即使裝載完全超出規格的單元也能夠應對,只要它們能被安裝在背包或後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