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號:MSZ-006
幽谷與安納海姆電子共同開發計劃「Ζ計劃」中的一台機體。
宇宙世紀0086年初,幽谷與合作夥伴安納海姆公司受幽谷委託,在完成里克·迪亞斯(リック・ディアス)同時啟動了次世代高性能MS開發計劃「Ζ計劃」。
本機的開發由設計師卡茲米(カツミー)擔任開發總監,綜合技術觀察員由前吉翁公國的亞歷山德羅·皮烏斯基博士(アレクサンドロ・ピウスツキ)負責。首先,以當時正在開發的機體為基礎設計了Delta Gundam,但由於框架強度不足而未被採用。隨後,根據從阿克西斯(アクシズ)技術交換中獲得的數據,開發了變形機構更為簡單的實驗機梅達斯(メタス),進展順利並完成了數據收集。然而,由於它與現有的MS風格不同,不適合白兵戰,因此仍然是一台試作機。接著,開發了非變形型的原型Ζ鋼彈(プロトΖガンダム),該機體利用安納海姆公司特有的模塊化建造結構提高了生產和維修性,但在控制系統上仍存在問題。隨後,基於這台原型Ζ鋼彈,嘗試加入變形機構,雖然實現了變形功能,但由於框架設計在MS形態下無法耐受金屬疲勞,因此未能投入實用。
後來,提坦斯(ティターンズ)開發的鋼彈Mk-II(ガンダムMk-II)被帶到安納海姆,情況發生了變化。鋼彈Mk-II採用的可動框架設計理念新穎,完全滿足了可變MS的需求。安納海姆公司在獲取這項技術後,開發了大氣層突入能力的飛行裝甲(フライングアーマー),作為鋼彈Mk-II的選配件進行數據收集。
隨後採用了卡蜜兒·維丹(カミーユ・ビダン)的變形MS方案草圖。由安納海姆公司所屬的格哈德·格魯克博士(ゲルハルト・グルック)實現了可動框架的變形機構。完成後的Ζ鋼彈(Ζガンダム)具備變形為被稱為「穿波機」(ウェイブライダー,WR)的巡航形態的能力,實現了大氣層突入的超高汎用性。這台機體的可動框架基本結構易於複製,且具有無可比擬的強度,因此後續開發的MS大多採用了這種結構。其發電機輸出也很高,裝備了高輸出的超小型核融合爐,使得Ζ鋼彈的規格接近宇宙世紀100年代的機體。這使得它被稱為第3世代MS中的高性能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