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機體列表
機動戰士 Z鋼彈/機動戦士Zガンダム

共收錄 31 台機體。
  • Z 鋼彈
    Ζガンダム

    • Height19.85 m
    • Weight62.3 t
    • Pilotカミーユ・ビダン

    型號:MSZ-006

    幽谷與安納海姆電子共同開發計劃「Ζ計劃」中的一台機體。

    宇宙世紀0086年初,幽谷與合作夥伴安納海姆公司受幽谷委託,在完成里克·迪亞斯(リック・ディアス)同時啟動了次世代高性能MS開發計劃「Ζ計劃」。

    本機的開發由設計師卡茲米(カツミー)擔任開發總監,綜合技術觀察員由前吉翁公國的亞歷山德羅·皮烏斯基博士(アレクサンドロ・ピウスツキ)負責。首先,以當時正在開發的機體為基礎設計了Delta Gundam,但由於框架強度不足而未被採用。隨後,根據從阿克西斯(アクシズ)技術交換中獲得的數據,開發了變形機構更為簡單的實驗機梅達斯(メタス),進展順利並完成了數據收集。然而,由於它與現有的MS風格不同,不適合白兵戰,因此仍然是一台試作機。接著,開發了非變形型的原型Ζ鋼彈(プロトΖガンダム),該機體利用安納海姆公司特有的模塊化建造結構提高了生產和維修性,但在控制系統上仍存在問題。隨後,基於這台原型Ζ鋼彈,嘗試加入變形機構,雖然實現了變形功能,但由於框架設計在MS形態下無法耐受金屬疲勞,因此未能投入實用。

    後來,提坦斯(ティターンズ)開發的鋼彈Mk-II(ガンダムMk-II)被帶到安納海姆,情況發生了變化。鋼彈Mk-II採用的可動框架設計理念新穎,完全滿足了可變MS的需求。安納海姆公司在獲取這項技術後,開發了大氣層突入能力的飛行裝甲(フライングアーマー),作為鋼彈Mk-II的選配件進行數據收集。

    隨後採用了卡蜜兒·維丹(カミーユ・ビダン)的變形MS方案草圖。由安納海姆公司所屬的格哈德·格魯克博士(ゲルハルト・グルック)實現了可動框架的變形機構。完成後的Ζ鋼彈(Ζガンダム)具備變形為被稱為「穿波機」(ウェイブライダー,WR)的巡航形態的能力,實現了大氣層突入的超高汎用性。這台機體的可動框架基本結構易於複製,且具有無可比擬的強度,因此後續開發的MS大多採用了這種結構。其發電機輸出也很高,裝備了高輸出的超小型核融合爐,使得Ζ鋼彈的規格接近宇宙世紀100年代的機體。這使得它被稱為第3世代MS中的高性能MS。

  • 鋼彈 Mk-II
    ガンダムMk-II

    • Height19.6 m
    • Weight54.1 t
    • Pilotカミーユ・ビダン

    型號:RX-178

    鋼彈 Mk-II是U.C.0087年迪坦斯推出的新型機動戰士,共製造了3台原型機。它的設計思路大致來自一年戰爭時的王牌機動戰士RX-78-2 鋼彈,設計定位是地球聯邦軍次世代的主力機動戰士。雖然當時迪坦斯提倡反殖民地主義,而且Mk-II似乎是僵化地沒有使用吉翁系技術,但機體的開發過程中仍然有不少前吉翁工程師的參與。

    在鋼彈歷史中,Mk-II以武裝配置而言是相當獨特的一台機體,它的所有武器都是外置裝卸型,甚至頭部機關槍也是如此,某程度反映了當時設計師希望盡量減少機體負載,增加配置靈活性的想法。這種想法令Mk-II成為一台較為注重基本性能但火力只屬一般的機動戰士。

    事實上,該機體得力於新型的活動骨架,加上全身多台姿勢控制系統,擁有極之靈活的活動能力。另外Mk-II的高可塑性也在服役中得到驗證,她可以加裝各種原生設計以外的附加設備來加強性能或針對不同作戰環境,例子包括後述的飛行裝甲及G-防衛者。遺憾的是,由於當時迪坦斯未正式獲得新型鋼彈尼姆合金裝甲技術,因此處於世代交接階段的Mk-II仍然使用較舊式的鈦合金陶瓷複合材。

  • 超級鋼彈
    スーパーガンダム

    • Height18.5 m
    • Weight94 t
    • Pilotエマ・シーン

    安納海姆公司設計了類似當年G戰機的輔助飛行器「FXA-05D G-防衛者」,它可以變型並附加在Mk-II機體上,成為「超級鋼彈」。其擁有的大型MEGA粒子砲和飛彈發射器令火力大大增強,而多台引擎則有效增加了Mk-II的作戰範圍。

  • 百式

    • Height21.4 m
    • Weight54.5 t
    • Pilotクワトロ・バジーナ

    型號:MSN-100

    百式由於原本是屬於可變型MS,因此仍可以看出一些遺留下來的結構,例如由RMS-099的外掛推進翼發展而來,裝設於背部推進器兩側的翼狀穩定翼,可發揮AMBAC的功能,甚至在必要時可以脫離機體;而在小腿脛部呈外露式的可動骨架,同樣也是原本可變機構的痕跡。

    本機最大特徵是鍍在機體表面上的抗光束鍍膜,該鍍膜可使機體被光束擊中時,瞬間蒸發光束的熱能來保護機體,這層鍍膜也使百式具備單機進入大氣層的能力。因為該技術在格里普斯戰役期間仍在測試階段,因此使得百式機體表面為金色,成為幽谷陣營中最具標誌性的機體。而迪坦斯士兵經常以其塗裝稱它為「金色的」。另外百式的頭部輪廓與鋼彈系MS十分類似,但不同的是眼睛部分的主攝影機採用了圖像管理型編碼裝置(Image Directive Endode System,IDE)的感應器,使用時會發出迥異於常見綠色的紅色光芒。

    百式在武裝使用上承襲了RMS-99的思路,亦相當重視汎用性,因此當時幽谷的主力MS的武裝百式都能使用,幾乎只有超級MEGA粒子砲是特別為百式而設的。

  • 梅達斯
    メタス

    • Height26 m
    • Weight52.4 t
    • Pilotレコア・ロンド, ファ・ユイリィ, カツ・コバヤシ, トーレス

    型號:MSA-005

    這款機體是由幽谷和安納海姆電子(AE公司)合作開發的可變MS開發計劃「Z計劃」中開發出來的。

    原本,AE公司從宇宙世紀0080年代開始就在探索可變MS的實用化,隨著Z計劃的進行,本機也被納入開發計劃。設計基於與阿克西斯的技術交換所獲得的GAZA-C等資料,並考慮到後續如Z鋼彈等可變MS的試驗。開發的母體是AE公司存在的作業用MS,以此為基礎,結合了簡易型的可變機構開發出「阿尼烏斯·戴」,進一步提高完成度後形成了本機。擅長遠距離對艦戰鬥和纏鬥,但由於機體的耐久性問題,最終放棄了量產化。

  • 迪傑
    ディジェ

    • Height23 m
    • Weight51.8 t
    • Pilotアムロ・レイ

    型號:MSK-008

    本機是由幽谷提供技術、由地球上的反聯邦組織卡拉巴以陸戰用MSA-099里克·迪亞斯為原型機進行再設計所開發的大氣圈內用試作型MS。和利克·迪亞斯的情況一樣,本機開發者多為舊吉翁系的技術人員,所以本機的外貌也帶有濃郁的吉翁系MS的色彩。

    本機的裝甲是完全新設計的,關節部分也經過了強化處理。另外為了解決散熱問題,還特地在背部裝了大型散熱扇。可能是由於在地球上開發出來的原因,本機在大氣圈內的機動性高人一籌。武器有:頭部火神炮、光束長矛和光束槍(其光束槍等武器沿用了里克·迪亞斯和MSN-100百式的型號,這是因為卡拉巴的技術和資金都很匱乏,所以設計時儘量以能與幽谷機體進行連攜為目標)。本機由阿姆羅·雷駕駛,參與了吉力馬札羅突襲戰等戰鬥。

  • 里克・迪亞斯
    リック・ディアス

    • Height21.6 m
    • Weight54.4 t
    • Pilotクワトロ・バジーナ, アムロ・レイ, エマ・シーン

    型號:RMS-099 / MSA-099

    本機是安納海姆為幽谷秘密開發的史上最早的次世代MS,分類為攻擊量產機,也是第一台使用了“鋼彈尼姆γ(伽瑪)合金”作為裝甲材料的量產型MS,從而成功地大幅降低了機體的重量,增加了推進劑的裝載量,使作戰半徑更為延長。而這項合金的提煉技術是由夏亞、也就是“Z”系列裡的克瓦特羅·巴吉納上尉,轉交幽谷。

    由於使用了“鋼彈尼姆γ合金”,開發人員都稱之為“Gamma Gundam(伽瑪鋼彈)”。由於該機開發者是以原吉翁公國技術人員為中心組成,所以該機有著“德姆”型的影子。基於新型的噴射推進器,使本機的運動性及靈活性大幅提升,更為日後開發“百式”而鋪路。此機還配備了比聯邦軍MS更先進的探測器,在米諾夫斯基粒子散佈的情況下,能比同期MS探測到更遠的敵人(上下100度、左右200度)。

  • 尼摩
    ネモ

    • Height19.5 m
    • Weight36.2 t
    • Pilotカツ・コバヤシ, ファ・ユイリィ, ロザミア・バダム

    型號:MSA-003

    在格里普斯戰役期間,已經老舊的吉姆II(ジムII)以及高性能但生產性較差的里克·迪亞斯(リック・ディアス)被幽谷(エゥーゴ)用作主力機體。這些機體由安納海姆電子(アナハイ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設計和製造。原本計劃使用與此同時期完成的馬拉賽(マラサイ)作為主力機,但由於政治交易,大部分馬拉賽被引入迪坦斯(ティターンズ)一方,因此急遽改用尼摩(ネモ)作為主力機。尼摩的型號編號為「003」,是百式之後第三台註冊的機體。

    尼摩被定位為吉姆的改進型,推進器配置參考了吉姆·狙擊型II(ジム・スナイパーII)的設計。同時,該機體也融合了吉翁公國製MS的技術,實現了聯邦製MS的技術融合。內部結構採用了百式等機體技術的可動框架,進行了成本下降設計,使其在有無重力環境下都具備高泛用性和機動性。裝甲材料使用了高性能的鋼彈尼姆合金,性能超越了吉姆II。

    尼摩具備聯邦系和吉翁系裝備的兼容性。機體裝備除新型盾牌外,大部分使用了吉姆II和里克·迪亞斯的裝備。

    尼摩的標準塗裝以幽谷的綠色和深藍色為主。

  • 吉姆II
    ジムII

    • Height19.1 m
    • Weight40.5 t
    • Pilot地球連邦軍一般兵

    型號:RGM-79R → RMS-179

    宇宙世紀0080年10月可決的「聯邦軍再建計劃」推動下,為了有效利用一年戰爭時大量生產的吉姆(ジム),開始進行版本升級研究。雖然戰後開發的吉姆·特裝型(ジム・カスタム)是吉姆開發的高性能巔峰,但由於生產性低,不適合作為主力量產型,因此「吉姆II計劃」成為焦點。然而,逐步現代化改造現有的吉姆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且作為次世代機其性能並不理想,實際上的成本效益並不高。對於消極對待MS的聯邦軍高層來說,此計劃已經足夠,加上吉姆系部件製造商與高層之間的某些關係,也可能影響了這一決策。

    開發工作在賈布羅進行,主要改造先行量產型吉姆,但也有改自吉姆寒冷地區型或一年戰爭中的A型和C型的說法。到0083年,RGM-79R型號被確定,基本規格(如機動性強化、索敵能力提升、武裝改良、裝載1,500千瓦級發電機等)得到確定,並在賈布羅和格拉納達的工廠完成首批58台的改造。這是該機的首個型號,但在這時並未採用全天周圍顯示器和線性座椅,這些配置是在0085年後的改造機體中引入的。值得一提的是,換裝下來的舊熱核反應爐經過去除軍事機密部分後,作為發電設備以低價出口到火星等邊境地區,被廣泛使用。

    標準塗裝以吉姆為基礎的白色和紅色為主(塗裝分配有些不同),在聯邦正規軍和提坦斯中使用。在幽谷運用的機體以綠色和白色(略帶灰暗)為主。其他塗裝變體可參見劇中表現。

     

  • G 防禦機
    Gディフェンサー

    • Weight24.7 t
    • Pilotカツ・コバヤシ

    型號:FXA-05D

    全長39.5m,翼寬27.1m。

    鋼彈Mk-II的重戰裝備是由幽谷(エゥーゴ)要求安納海姆電子(アナハイ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公司緊急製造的可變戰鬥機。從迪坦斯奪取的鋼彈Mk-II中有一台被幽谷用作戰力,然而隨著可變MS的出現,對高速戰鬥的需求增加,火器搭載量也需要增強。因此,本機的開發基於初代鋼彈(RX-78)的強化系統G裝甲(Gアーマー)的概念,旨在解決耐久性、航程以及發電機的問題。這台機體也被設計為可以作為幽谷量產型MS內莫(ネモ)類型的性能提升系統,然而由於簡易性,只在MS形態下運行。同時,也在進行裝備增加武器系統的全裝甲鋼彈Mk-II的開發,但最終廢案。此外,據說同時期也有重新設計G裝甲為MS的機體開發。

    單獨使用時,核心戰機(コア・ファイター)可搭載駕駛員,作為宇宙和大氣層內的支援戰鬥機使用,性能與MS相匹敵。它能在長、中距離支援、轟炸、偵察等任務中發揮其機動性。鋼彈Mk-II的武器安裝系統(ウェポン・マウント・システム)被用作參考,統一了掛架的規格,最大裝備時可同時使用中距離航行延伸推進器、導彈架、緊湊型發電機以及兩台巨型光束步槍。

    先行試作機在格拉納達製造,並配備到幽谷的強襲巡洋艦「阿卡瑪」(アーガマ)上。

     

  • 阿卡瑪
    アーガマ

    • Pilotブライト・ノア

    阿卡瑪級強襲用宇宙巡洋艦的首艦。該艦參考了白色基地(ホワイトベース)的設計,重視機動戰士(MS)的搭載和運用能力。關於艦名,幽谷(エゥーゴ)的領導者布雷克斯·弗拉(ブレックス・フォーラ)准將希望命名為「白色基地II」,但由於出資者安納海姆電子(アナハイ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會長梅蘭妮·休·卡賓(メラニー・ヒュー・カーバイン)的意見,最終命名為「阿加瑪」(アーガマ)。此外,建造過程中還挪用了木星船團預算的名目。

  • 高性能薩克
    ハイザック

    • Height20.6 m
    • Weight59.6 t
    • Pilotカクリコン・カクーラー, フランクリン・ビダン, ジェリド・メサ, キッチマン, デーバ・バロ, サラ・ザビアロフ

    型號:RMS-106

    一年戰爭終結後,吉翁公國戰敗,其MS開發技術團隊被地球聯邦軍和安納海姆電子公司接收,在一年戰爭時期的吉翁軍製造MS-06 薩克Ⅱ系列由於其高泛用性與可靠性,被譽為“MS”的代名詞。因此,聯邦軍看上了這一極有潛力的機體,決定將其融合自身的技術加以改造並委託安納海姆來開發。繼承薩克Ⅱ系列的基本理念,並融合了聯邦軍吉姆系列的設計思想,使得被改造後的該機——RMS-106 高性能薩克(Hi-Zack)——獲得了很高的泛用性和生產性,並作為戰後新型MS開發的先驅。

  • 馬拉賽
    マラサイ

    • Height20.5 m
    • Weight59.4 t
    • Pilotジェリド・メサ, カクリコン・カクーラー

    型號:RMS-108 / MSA-002 / MS-22

    格里普斯戰爭初期、幽谷以RGM-179 GM II作為主力MS、迪坦斯便要求安納海姆電子公司開發主力MS作抗衡。結果便著手開發馬拉賽與MSA-003 Nemo。由於馬拉賽的開發是由舊吉翁尼克的技術者進行、所以與吉翁系MS非常相似。以RMS-106 Hi-Zack作藍本、強化發電機總力、和進行了採用透過幽谷而取得的鋼彈尼姆合金等的改良。此機經過試作型 (RX-107)的實驗後被賜予MSA-002的型號、予定納入A.E.U.G.陣營。但是於格里普斯所發生的「GUNDAM Mk-II強奪事件」被迪坦斯懷疑、為了保持中立形象逃避問責而把馬拉賽比更快完工再讓渡給迪坦斯、無條件向亞力山大艦隊提供6機馬拉賽、之後正式型號改為RMS-108、作為格里普斯開發基地所開發的第8種機體而量產成為一時期的迪坦斯主力MS。主要用作為Hi-Zack隊的指揮官機。

  • 巴薩姆
    バーザム

    • Height24.2 m
    • Weight62.3 t
    • Pilotハミル, エスター・マッキャンベル, メイジー・ハリス

    型號:RMS-154

    巴薩姆設計時參考了RX-178鋼彈Mk-Ⅱ等機體,運用了當時較為主流的可變式框架,因此基本性能優良,便於生產、較舊機型更容易操縱。雖然該機的出力和推力都不如鋼彈Mk-Ⅱ,但是增設了助推器,使機體獲得了較高的運動性,姿勢制御噴嘴數也達到了14個,作為泛用量產型MS而言該機有著非常高的性能。並且與鋼彈Mk-Ⅱ相比,該機用了防禦性更高的鋼彈尼姆合金,而且為了便於機體之間的連攜及維護,該機與RMS-108馬拉賽、RMS-106高性能薩克等機體可進行部分武裝的互換,顯示出了非常優秀的互換性和統合性,若作為主力機體,這樣的設計確實是必不可少的。該機的格鬥兵器採用了光束劍,收納在手腕部的裝甲裡,使用的時候,直接從腕部裝甲射出,非常方便。

  • 加布斯雷
    ガブスレイ

    • Height18.5 m
    • Weight56.2 t
    • Pilotジェリド・メサ, マウアー・ファラオ

    型號:RX-110

    加布斯雷是西羅克繼梅薩拉之後設計的,在聯邦軍月球二號基地開發的試作型TMS(可變移動裝甲)。屬於所謂的「第三代MS」,也被認為是鋼彈Mk-II開發團隊所設計的機體。繼承了梅薩拉的設計,搭載了可動框架,同時實現了傳統MS尺寸的可變機構。在火力和機動力等方面,無論是炮擊戰還是格鬥戰都有優秀的性能。

    作為宇宙用機體,可變機構使其能夠應對MS的白刃戰到高機動戰鬥。戰鬥時,除了用費達因步槍進行長距離射擊外,也可以利用MA形態進行一擊離脱戰術。3架配備給多哥斯·基亞(ドゴス・ギア)的傑利特(ジェリド)小隊,該小隊轉移到亞歷山大並在與幽谷的戰鬥中敗北,因此被認為全部損失。另一方面,也有資料顯示2至5架加布斯雷被製造。雖然是相對生產成本較高的機體,但由於其優秀的性能,也考慮過量產化。

  • 漢摩拉比
    ハンブラビ

    • Height19.9 m
    • Weight56.9 t
    • Pilotヤザン・ゲーブル, ラムサス・ハサ, ダンケル・クーパー, サラ・ザビアロフ

    型號:RX-139

    在色當之門(舊阿·巴瓦·空)工廠開發的第九台可變MS。

    這台機體的設計由帕普迪馬斯·希羅克(パプテマス・シロッコ)參與,試作工作在木星船團的朱比特利斯(ジュピトリス)上進行。它被認為是加布斯雷(ガブスレイ)的後繼機,採用了以量產為前提的簡化變形機構(基本上只需將雙腿折至背部即可)。機體採用了可動框架和磁性塗層,可以在約0.5秒內從MS形態變形成類似魟魚的MA形態。儘管作為第三代MS其規格數值並不突出,但運動性和格鬥戰性能極高。搭載的熱核火箭引擎燃燒效率高,能長時間穩定運行。此外,變形使機體特性不斷轉換,能以多樣的攻擊迷惑對手。

    這台機體的特徵是細長尖銳的頭部及肩部裝甲,並在這些部位配備了五個單眼(頭部兩側、後頭部和兩肩),這使得其在MS/MA兩種形態下都有出色的索敵能力。胸部到頭部的單元是一個綜合感應器陣列,能根據不同形態向駕駛員提供最佳化訊息。腰部裝甲內側設有選配安裝架。雖然裝甲較脆弱,但其耐光束塗層性能優秀。

    在維修性和生產成本方面,這台機體表現優異,稼動率也很高,但需要高超的技能和戰鬥天賦才能駕馭。因此,在製造了數台量產先行機後,本機的全面量產計劃被擱置。

    當亞桑·蓋布爾(ヤザン・ゲーブル)被希羅克詢問駕駛這台機體的感受時,他表示「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對此,希羅克回應道「那是因為亞桑上尉過去一直在輕鬆駕駛」,但在小說版中則解釋為「這是因為引入了生物感應器系統」。

  • 拜亞藍
    バイアラン

    • Height23.1 m
    • Weight54.7 t
    • Pilotジェリド・メサ

    型號:RX-160

    這台機體是吉力馬扎羅基地開發的第十台試作型MS。迪坦斯(ティターンズ)為了確立地球上的制空權,開發了這台機體。與當時流行的可變MS/MA不同,本機不使用輔助裝置,不變形,就能單獨在大氣圈內飛行。

    本機的開發靈感來自鋼彈TR-1[海茲爾改](ガンダムTR-1[ヘイズル改])的伊卡洛斯單元(イカロスユニット)。除了傳統的熱核火箭引擎外,還在雙肩裝備了可動式熱核噴射引擎,大大刷新了MS單獨飛行的滯空時間記錄,但航程距離仍存在問題。通過將熱核噴射引擎更換為火箭引擎,也可以在宇宙空間使用,並在空間戰鬥中展現出超越普通MS的加速性能。

    為了解決可變MS/MA的高開發費用和維修性問題而開發了這台機體,但也有說法稱本機自身的維修也很繁瑣。本機也被設計為高空攔截機,以對抗從大氣層外降下的敵機。

    本機追求輕量化和空氣動力特性,但也因此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裝甲薄弱,武裝較少。提坦斯內部也認識到這些問題,有說法稱曾考慮進一步提高推力並增強武裝。此外,機體的腿部實際上只用作降落裝置。

  • 亞席瑪
    アッシマー

    • Height23.1 m
    • Weight63.8 t
    • Pilotブラン・ブルターク

    型號:RX-044 / NRX-004

    這是第一台具備在大氣層內自力飛行能力的可變MA。開發由作為新人類研究所之一的奧克蘭研究所進行。型號編號中的"N"代表新人類研究所。

    當時,MS用的輔助飛行系統(SFS)如基礎飛行平台(ベースジャバー)和德戴改(ド・ダイ改)已經開發出來,但這些系統會消耗母艦的搭載空間,且在SFS被擊墜時,MS的戰鬥和展開能力會顯著下降。此外,SFS的上升性能較低,不適合作為攔截機,因此本機應運而生。通過將上半身變形成圓盤狀成為升力體,並利用腿部變形產生的強大推進機構,本機確保了媲美戰鬥機的機動性和優越的上升能力。變形部件和各可動部位均使用了磁性塗層,變形時間僅為0.5秒,能夠在空中以MA形態進行侵入,瞬間變形為MS形態並在自由落體中進行白刃戰,再次變形為MA形態快速脫離,展現出傳統MS無法實現的戰鬥模式。機體色調為上半身暗黃色,下半身暗綠色,單眼周圍等部位塗有紅色。

    開發始於宇宙世紀0083年,變形機構相對簡單,主要是提高了MS形態時關節的自由度,問題較少。0085年,試作機完成並於年中下線,開始由測試部隊進行運行測試。據說民間人目擊到測試中的本機後,向聯邦軍和警察當局報告稱見到了「飛碟」。由於量產性高且作為MS的性能優異,本機被認為能補充一年戰爭中損失的戰力,因此被正式採用。量產初期,本機僅配備於北美的部隊,但在提坦斯的推動下逐漸配備到聯邦軍的各個基地。雖然本機具備高耐久性和耐彈性,但變形時展開的胸部裝甲成為其弱點。此外,由於其武裝僅有一把光束步槍,火力不足,因此開發了新型機蓋布蘭(ギャプラン)。

  • 蓋布蘭
    Gaplant

    • Height25.2 m
    • Weight94.2 t
    • Pilotロザミア・バダム
    本機體是由位於北美的地球連邦軍的NewType研究機「奧古斯塔研究所」開發、迪坦斯所使用了的超高高度迎撃用可變MS(原本是宇宙空間用的機體)、變形為MA形態的時候可以於大氣層內作單獨飛行。但是、加速時的G力非常強、一般人無法使用,成為實質的強化人専用機體。後期經改良後使普通士兵亦可以駕駛、亞桑·蓋布爾曾在宇宙駕駛過。另外、此機體全天周監視器存在缺陷、於機體正下方會出現死角。
  • 獵犬
    バウンド・ドック

    • Height29.7 m
    • Weight129.4 t
    • Pilotザミア・バダム

    型號:NRX-055

    地球聯邦軍在新人類研究所的協助下開發的試作可變MA。該機體最初由新人類研究所總部參考舊吉翁公國軍的格拉布羅(グラブロ)和吉翁克(ジオング)進行開發。之後在迪坦斯(ティターンズ)的主導下,為了供應由巴斯克·奧姆(バスク・オム)大佐編成的新人類部隊(實際上是強化人類部隊),由奧克蘭研究所主導,並獲得奧古斯塔研究所和村雨研究所的技術協助,特別是與精神感應系統相關的技術,設計團隊也邀請了參與過加布斯雷(ガブスレイ)開發的技術人員。

    這台機體主要特化於格鬥戰,MS形態下具有強力的右手爪,MA形態下則有一對強力的爪子,可以像加布斯雷一樣高速移動並進行格鬥。MA形態時的外殼和MS形態時的腰部裙甲提供了厚重的裝甲,使其成為攻防一體的萬能機。此外,機體曲面設計提升了耐彈性並降低了慣性矩。與採用鼓式框架(ドラム・フレーム)的亞席瑪(アッシマー)不同,這是一台真正採用了可動框架的可變MA。變形過程非常順暢,利用磁性塗層在變形過程中達到最佳效果。主推力由主推進器提供,無論在MS形態還是MA形態下,加速性能均為一流,並能在殖民地內部及重力環境下飛行。本機被設計為可在地上、空中和宇宙中作戰的全領域機。

    本機的駕駛艙艙門在MS形態下位於胸部中央,MA形態下則位於機體底部(相當於MS形態的腹股溝部位),但具體位置不明。

    為了直接傳遞新人類或強化人類的思維,本機採用了以精神感應系統為核心的機體控制方式,從而獲得了高機體追隨性,儘管是實驗機但具備實戰能力。該系統由奧古斯塔研究所安裝和調整,與精神感應型鋼彈相同,但為了減輕精神負擔,採用了最新的處理器技術,體積縮小至原來的數分之一,而處理速度則提高了兩倍以上。因此,本機的MS形態比精神感應型鋼彈小型化,但仍比普通MS大。機體的尺寸帶來的笨重感通過大功率來彌補,這是一種低效的解決方案。相較於精神感應鋼彈,本機的精神感應系統對駕駛員的負擔較小,即使是精神感應能力較弱的駕駛員也能操控,因此無法使用比特(ビット)或浮游炮(ファンネル)等誘導武器,但思維控制系統能將普通駕駛員的能力提升到王牌級別。另一方面,本機還配備了透過精神波束(サイコ・ウェーブ)拘束駕駛員意識並激發戰鬥衝動的功能,雖能發揮高戰鬥力但會對駕駛員造成較大精神負擔。此外,本機還搭載了與精神感應鋼彈(2號機)相同的精神控制系統,可進行遠程操控,這一功能經過改進,但要充分發揮本機的全部性能,仍需要強大的新人類能力和強化人類級別的強健體魄。儘管系統上存在一些問題,但本機集結了當時聯邦軍精神感應技術的精華。

    此外,本機還被緊急用作精神感應型鋼彈Mk-II的支援機。由於精神感應型鋼彈Mk-II的精神感應系統對駕駛員負擔極大,可能破壞駕駛員的精神,本機由精神相對穩定的強化人類駕駛,以控制精神感應型鋼彈Mk-II駕駛員的精神狀態。測試顯示這種方法在數小時內能正常運作。

    雖然是實驗機,但製造了三台顏色和型號末尾不同的機體,用於後續機的數據收集。

     

  • 梅薩拉
    メッサーラ

    • Height30.3 m
    • Weight89.1 t
    • Pilotサラ・ザビアロフ

    型號:PMX-000

    帕普迪馬斯·希羅克(パプテマス・シロッコ)在木星圈時於朱比特利斯艦內開發的試作型可變MA,因此嚴格來說並非迪坦斯(ティターンズ)的兵器。設計和開發時間大約在0085年至0086年間。這是PMX系列的第一台機體,型號編號中的「000」表示這是聯邦代碼之外的機體。

    雖然這台機體是為戰鬥用途而開發,但並無任何軍事背景,完全是希羅克個人的意向,設計理念強烈反映了他的意志。機體設計前提是木星的高重力環境,裝備了大型推進單元以克服高重力,並且機體框架的剛性設置非常高。作為TMA(可變MA),這台機體最早採用了可動框架結構,變形時間僅為0.5秒。雖然比推力數據並不特別突出,但除了主推進器外,機體的腿部和尾部也內置了大型推進器,實際總推力至少達到196,000公斤以上。

    推進單元是一體化的連裝推進器群和AMBAC單元,每個單元占機體質量的30%。在前端裝有推定出力為11.3MW的直結型米加粒子炮,通過關節臂可以實現廣泛的射角。肩部裝有9連裝導彈艙,前臂裝甲上配備了雙連裝榴彈發射器(每組3發)和爪子一體的單元,內藏伸縮柄光束軍刀(出力0.5MW),兩側面還配備了火神炮(劇中未使用)。此外,腿部(腳跟)也可作為爪子使用,具備抓取和壓毀敵機的能力。

    雖然裝甲材質不明,但據說希羅克通過獨立研究開發了接近γ型的鋼彈尼姆合金並採用於本機。變形過程極為簡單,維護和保養容易,可見希羅克在設計上並未沉迷於技術或性能,而是考慮了實用性。需要注意的是,本機的頭部和軀幹是一體化的,並非完全人型。機體塗裝以深淺紫色為主。

  • 精神感應型鋼彈
    サイコガンダム

    • Height40 m
    • Weight388.6 t
    • Pilotフォウ・ムラサメ

    型號:MRX-009

    地球聯邦軍的新人類研究所之一——村雨研究所(ムラサメ研究所)開發的第九台試作機。其型號編號中的"M"代表村雨研究所。

    一年戰爭後,聯邦軍組成了一個調查團,專門研究新人類駕駛的MS,並考慮在阿姆羅·雷(アムロ・レイ)駕駛的鋼彈型機體上安裝精神感應系統(サイコミュ),這成為本機開發的起點。從MRX-002開始,村雨研究所在迪坦斯提供的鋼彈Mk-II基礎上,經過原型精神感應鋼彈的開發,最終於宇宙世紀0087年6月下線。然而,由於強化人類的新人類能力較低,精神感應系統被迫大型化,加上形成腦波傳導場的變形機構和米諾夫斯基飛行系統的採用,使得機體全長達到40米。不過,機體外觀仍然保持了鋼彈的風格,據說這是為了符合軍方意向,以便獲得開發預算。

    雖然形狀類似RX-78,但設計思想源自MSN-02吉翁克(ジオング)。機體頭部設有駕駛艙,可以分離並作為小型MA運用。

    本機採用全火控和機體控制均由精神感應系統控制的方式,通過登錄模式數據實現外部遠程操作。戰鬥程序設計專門為專屬駕駛員鳳·村雨(フォウ・ムラサメ)定製。本機分類為可變MA,而非可變MS,也被稱為機動堡壘(モビルフォートレス,MF)。MA形態中,為使這個巨大的機體能夠飛行,裝備了米諾夫斯基飛行系統。這種形態主要是為了運行米諾夫斯基飛行系統,通過重新組合臂部等能量單元,同時將機體內部的立方體網格發射器暴露在外,生成米諾夫斯基粒子的立方格子。這種形態下,本機能在平流層飛行。由於其尺寸,即使是加爾達級輸送機也無法容納,因此需要在MF狀態下進行牽引運行。

    本機有試作1號機和試作2號機。1號機參與了香港市的戰鬥,2號機則在吉利馬札羅基地的戰鬥中被改裝並投入使用,但最終被摧毀。1號機在檢測到駕駛員的感應波後,出現了脫離駕駛艙控制的動作,因此在2號機上實施了精神控制系統,並通過專用頭盔實現外部控制。

     

     

  • 精神感應型鋼彈 Mk-II
    サイコガンダムMk-II

    • Height40.74 m
    • Weight283.9 t
    • Pilotロザミア・バダム

    型號:MRX-010

    本機的開發由村雨研究所(ムラサメ研究所)負責,基於精神感應型鋼彈(サイコガンダム)的實驗數據,重新設計用於宇宙的機體。基本設計沿襲了精神感應型鋼彈,但在武裝和驅動系統上進行了改良。通過將米諾夫斯基飛行系統(ミノフスキー・クラフト)移設到盾牌上,使得所需的副發電機從機體上分離,機體輸出功率減少到精神感應鋼彈的2/3。

    完成時,本機預計將成為擁有超越精神感應型鋼彈機動性和火力的地球圈最強機動兵器。然而,在格里普斯戰役末期首次參與實戰時,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充分發揮其性能。

    之後,中破的本機被新吉翁(ネオ・ジオン)秘密回收,並作為杜賓狼(ドーベン・ウルフ)等機體設計的參考。地球降下作戰期間,本機被運至占領的前迪坦斯的吉利馬札羅基地進行大修,同時調查了該基地內迪坦斯的強化人類數據,加速了解決精神感應系統聯動問題的進度。

    本機的駕駛艙位於頭部,後腦內側有三個分離脫出用的推進器。即使無人駕駛,也能通過半自律程序啟動。

    精神感應型鋼彈Mk-Ⅱ(Psyco Gundam Mark-Ⅱ) 是作為MRX-009精神感應型鋼彈的發展型而開發的機體,由村雨研究所設計,而在宇宙建造。針對精神感應型鋼彈的弱點,村雨研究所開發該機,是以“強化人制御機動要塞”為開發目的並在宇宙製造的可變MA。

  • 帕拉斯·雅典娜
    パラス・アテネ

    • Height27.4 m
    • Weight91.5 t
    • Pilotレコア・ロンド

    型號:PMX-001

    帕普迪馬斯·希羅克(パプテマス・シロッコ)設計和試作的第二台超重攻擊型MS,於朱比特利斯艦內開發。本機與波利諾克·莎曼(ボリノーク・サマーン)和The-O(ジ・O)構成一個「團隊」,在此構想下,每台機體的功能被分化設計。本機主要以火力為重點設計,預期可以在編隊中突進並進行對艦攻擊。然而,由於大量武裝的運用,基礎框架被大型化,導致運動性和機動性下降,不適合MS之間的近接戰鬥。裝備齊全的狀態被稱為「全裝甲」(フル・アーマー)。

    本機最初是作為希羅克的第二專用機開發的,但在The-O完成後,他轉而駕駛The-O。

  • 波利諾克·莎曼
    ボリノーク・サマーン

    • Height19.9 m
    • Weight56.2 t
    • Pilotサラ・ザビアロフ

    型號:PMX-002

    同樣由朱比特利斯製造的機體,與帕拉斯·雅典娜(パラス・アテネ)相同。從其背包的大推力高機動推進器和穩定的腿部設計中,可以窺見希羅克的設計風格。這台機體有時被歸類為重型MS。

    本機是一台試作機,目的是進行索敵、哨戒和資訊收集,並且在這些能力上表現出色。頭部配備了各種感應器設備的雷達圓頂(レドーム),左前臂裝有雷射感應器。此外,機體全身覆有帶磁屏蔽,具備高度的隱身性能。搭載的計算機系統具有大型系統的資訊處理能力,能實時解析感應器信息,並通過雷射通信將結果傳送給The-O(ジ・O)和帕拉斯·雅典娜。前線情報也會被隨時傳送至指揮部,使其能夠做出準確的戰況判斷,這是本機的主要任務。機體本身的性能並無特別突出的地方,這是因為為了減少感應器的噪音而限制了機體的輸出。武裝方面,本機配備了用於自衛的近戰武器。

  • The-O
    ジ・O

    • Height28.4 m
    • Weight86.3 t
    • Pilotパプテマス・シロッコ

    型號:PMX-003

    這是帕普迪馬斯·希羅克(パプテマス・シロッコ)為迎接與幽谷(エゥーゴ)和阿克西斯(アクシズ)的最終決戰,在巨型運輸船朱比特利斯的工廠內設計和開發的PMX系列第4台機體。此機被定位為重型MS。

    這台MS是希羅克專用的單機,管制系統中引入了他自行開發的「生物感應器」。雖然名稱與安納海姆電子(AE)公司為Ζ鋼彈等機體開發的生物感應器相同,但開發過程完全不同,被認為是類似但不同的系統。如果由NT能力高的機師搭乘,可以迅速接收到敵人的“意識波”,也就是俗稱的“壓迫感”,提前作出反應,發揮出更強大的能力。。

    雖然本機不具備控制比特武器的遠程誘導功能,但它在增幅感應波和提高追隨性能方面效果顯著,作為機體控制的輔助系統性能優越。希羅克在駕駛艙內不穿著標準太空衣是為了完全運作本機的界面。

    頭頂部裝有多功能光投影器,能夠在不受米諾夫斯基粒子影響的情況下照射十字形可見光。

    機體背部配備了加速用推進器,提供超越MA的推力。此外,全身裝甲上配置了50個姿態控制推進器,機體的運動性極高。這些推進器能應對各種方向,使本機的特性更接近MA。本機的機身單元由這些推進器和燃料罐的集合體構成。

    本機擁有超越一般MS的大功率發電機和堅固裝甲,專門為空間戰鬥設計。其腿部和各部裝甲的結構與一般MS大不相同,設計為整合了推進器和配重功能的複合機動單元。腿部模組在1G環境下也能作為步行腳使用,但由於推進器和裝甲特性,更偏向於起落架。

    武裝方面,本機僅配備光束步槍和光束劍,在格里普斯戰役末期的MS中算是相對簡單的配置。為了更有效地利用這些武器,機體除了一般的手臂外,腰部前裙甲內還內藏了獨立的副操縱臂(隱藏手臂)。這些副操縱臂與普通操縱臂具有相同的能量供應系統,能攜帶武器並驅動光束劍。

    機體名稱象徵著神的意志。

  • 百式改

    • Height19.2 m
    • Weight39.2 t
    • Pilotシャア・アズナブル

    型號:MSR-100S / MSR-00100S
    MSR-100
    MSN-100S

    這是伴隨時代的變遷,為強化現行MS而起的幽谷的新MS開發計畫之一。百式如其名所示是能耐受數十年現役服務的MS,重新設計相對容易。主要著重於輕量化和推力增強,大幅省略了手臂部裝甲,但由於增加了推進劑,全裝重量實際上有所增加。然而,採用了兩個裝備了發展自Z鋼彈的長尾型噴氣穩定器的增加動量型高移動噴氣穩定器(高機動裝置)的背包,預計將提高運動性和機動性。傳感器功能也得到了提升,同時對機架進行了適合量產的改良,腿部致動器的懸掛機構也經過改良。

    重點也放在火力上,頭部的火神炮被換成脈衝光束炮,由於後部單元的設置,後腦部向後延伸是其特點。此外,為了與同時開發中的各種武裝相匹配,在兩肩上面設有固定點。前臂部分裝備了與Z鋼彈相同的多功能發射裝置(主要用作榴彈發射器)。光束步槍和光束軍刀沿用百式的。雖然在規格中沒有記載,但在《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和《SD鋼彈 GGENERATION》系列(初期)等遊戲中,使用的是與百式相同(或稱為改良型)的巨型火箭砲發射器。塗裝與百式相同,以金色為基調,在兩肩上有「百改」的漢字(「改」字略小)。

  • 重裝百式改
    フルアーマー百式改

    • Height18.5 m
    • Weight39.2 t
    • Pilotエンライト クリフ・フレミング, パトリシア・クランストン(サブ), マーティン・マータフ

    型號:FA-100S

    百式改的武裝和裝甲強化方案,是在輕量化的百式改基礎上,為全身增加裝甲和武裝。然而,由於增加的重量使推力強化未能跟上,部分媒體指出其機動性和運動性有所下降。然而,也有描寫顯示其機動性優於高機動型機動裝甲(MA)如比格羅(ビグロ)。

    肩部裝甲板的內側設有反射板,這些反射板可以向前翻轉到胸部,生成I力場來保護駕駛艙周圍。背包上的兩門光束加農炮在此狀態下可以伸長並向前展開。前臂甲的炸裂螺栓在近戰時能像霰彈槍一樣發射榴彈,但威力較低,只對相機和關節部有效。有些資料還提到這些炸裂螺栓也被用來強制排除增設單元。關於炸裂螺栓的機構,設定資料中並未詳細解釋,但在不同媒體中,攻擊時展示了單元展開覆蓋操縱臂或用拳擊方式進行攻擊。胸部中央的巨粒子砲也被稱為「高功率光束加農炮」,發射後會極度降低輸出,變得行動無能。腰部側面和大腿外側各裝備了雙聯裝導彈發射器。作為攜帶武裝,開發了大型的長巨型火箭砲。

    肩部裝甲板的背面是反射板,能向前傾倒到胸部前方,產生I力場,保護駕駛艙周圍。背包上的兩門光束加農炮,在這種狀態下能伸長砲管向前方展開。前臂甲的爆炸螺栓在近戰時能像霰彈槍一樣噴射榴彈,但威力較低,只對相機或關節部位有效,原本是用於強制排除附加單元。胸部中央的巨粒子砲也被稱為「高功率光束加農炮」,發射後會極度降低輸出,變得行動無能。腰部側面和大腿外側各裝備了雙聯裝導彈發射器。攜帶武裝包括開發的大型長巨型火箭砲。

    塗裝以金色為主,左肩裝甲板上標有「百改」字樣。由於當時大型可變MS盛行,這個方案未被量產。

  • ΖII

    • Height18.3 m
    • Weight31.1 t
    • Pilotケイ・キリシマ, トラヴィス・カークランド

    型號:MSZ-008

    Z鋼彈的發展型,採用了先前開發的梅達斯的結構,簡化了變形機構,提高了生產性和操控性。

    雖然MA形態不能進行大氣層突入,也沒有大氣層內飛行能力,但依照Z鋼彈,便利上常被稱為「穿波機(WR)」形態。作為宇宙戰鬥機表現出色,加速性能超越當時的MS。

    在規格上與同時期的MS相比毫不遜色,成本效益也高,對量產化的問題較少,幾乎達到了生產階段。然而,當時幽谷的財政緊張,優先開發了ZZ鋼彈,因此這個計劃一度被暫停。但在第一次新吉翁戰爭的中期,少量被幽谷參謀本部的開戰派生產。塗裝以白、藍、紅的三色為基調,但與其他鋼彈類型相比,藍色部分較多。

    頭部是Z系列的設計,但最初的版本在相機眼之間有保護部件,並未裝備火神炮。

  • 全裝甲鋼彈 Mk-II
    フルアーマーガンダムMk-II

    • Height18.5 m
    • Weight53.2 t
    • Pilot--

    型號:FA-178

    安納海姆電子(AE)公司作為MS自社強化部件開發計劃的一部分,與G防禦者(Gディフェンサー)和D防禦者(Dディフェンサー)一起開發的裝備。這個方案是為了給防禦力較弱的鋼彈Mk-II(ガンダムMk-II)增加鋼彈尼姆合金製的追加裝甲FXA-03,以增強其火力和裝甲。

    由於鋼彈Mk-II未使用鋼彈尼姆合金作為裝甲,因此防禦力薄弱。這個方案通過添加鋼彈尼姆合金製的追加裝甲來解決這一問題。然而,雖然增加了推進器以提高推力,但無法完全彌補重量增加帶來的問題,早期便被指出機動性下降的缺陷。

    最終,選擇了G防禦者進行強化(即超級鋼彈,スーパーガンダム)的方案,因此本計劃並未實現。

     

  • 鋼彈 Mk-III
    Gundam Mk-IIIガンダムMk-III

    • Height22 m
    • Weight32.1 t
    • Pilot--

    型號:MSF-007

    作為次世代MS的試案,這款機體是由幽谷從迪坦斯奪取的鋼彈Mk-II經過安納海姆電子公司的藤田博士研究後開發的。型式編號中的"F"是以藤田博士的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的。

    鋼彈Mk-II的可動框架技術對Ζ計劃有很大影響,但也存在結構複雜和機體強度不足的缺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藤田博士進行了可動框架的簡化,強化了機體結構和改良了關節部件,實現了接近人體的運動性。這項改進動員了安納海姆材料工學部門的力量,包括使用鋼彈尼姆γ(ガンダリウムγ)等先進材料。機體的武裝和裝甲幾乎完全獨立於機體結構,使其擁有極高的運行效率。相反,腿部推進器和背包等部件被設計為可選配件,機體強度的規格被提高到極限。這是安納海姆的模組化建造技術與可動框架徹底融合的結果。

    因此,鋼彈Mk-III(ガンダムMk-III)具有在背包或後裙甲上安裝過規格單元的能力,並且能夠承受這些單元的重量和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