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吉姆

ジム

吉姆

RGM-79吉姆(ジム)的早期生產型,是被稱為「前期生產型」的一系列機體。關於「吉姆(ジム)」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包括「Gundam type Mass-production model(鋼彈型量產機)」的縮寫,或「General Mobile-suit(通用型機動戰士)」,又或是「Gundam Model(鋼彈型)」[13][14]。為了快速恢復聯邦軍的戰力,相較於高成本的鋼彈,吉姆進行了徹底的成本縮減設計。由於設計簡單,吉姆衍生出了多種版本。

開發背景

在吉姆的開發過程中,8台RX-78鋼彈中的5台(1~3號機除外)作為開發基礎。儘管RX-78鋼彈的設計考慮了量產化,但由於單機成本高昂且製造耗時,開發更簡易的量產型成為必要[18]。原本聯邦軍計劃量產分為近距離戰、中距離戰與長距離支援的三種類型,但運用測試顯示近距離戰用MS性能最為優異,因此開發計劃最終改為以此類型為主流[19]。完成後的吉姆並非如鋼彈那樣的萬能型機體,而是以「標準化機體」為設計理念[19]。

早期生產型可分為「前期型」與「後期型(實戰型)」兩種,部分資料將前者標記為RGM-79A,後者標記為RGM-79B。前期型是最初在賈布羅(ジャブロー)生產的42台,而後期型則對裝甲材料等細節進行改良,在加利福尼亞基地(キャリフォルニアベース)與賈布羅共生產了288台[20]。由於為了縮短生產周期及降低成本,前期型在基本設計上採取了許多臨時措施,因此常被批評為「粗製濫造」或「低劣品」。

吉姆的開發過程中,使用了來自白色基地(ホワイトベース)於U.C.0079年11月抵達賈布羅前兩個月,透過補給部隊取得的戰鬥數據與運行資料。此外,也反饋了如RGM-79(G)陸戰型吉姆與**RGM-79(E)先行量產型吉姆(宇宙戰規格)等的實戰數據,最終在賈布羅與月神二號(ルナツー)以更低成本完成生產。吉姆通過降低發電機輸出功率與改變裝甲材質等簡化措施來壓縮成本。

性能與實戰

由於進行了多方面的簡化,吉姆的性能比RX-78鋼彈低了數個檔次,但與薩克II(ザクII)相比仍有一些優勢:薩克II的運行率為60%,而吉姆達到了80%,充分展現了聯邦軍在國力上的優勢。此外,吉姆複製了RX-78的戰鬥數據,使即使是初級駕駛員也能發揮一定程度的戰力。實戰中,吉姆通常以5台組成一個小隊,並搭配鋼球(ボール)進行支援作戰。聯邦軍通過集團戰術,成功擊敗了以單機作戰為主的吉翁軍機體。

吉姆的總生產數至一年戰爭結束時達到了約「3800台」,在所有MS生產數中僅次於MS-06薩克II(含衍生型,共生產約4000台)。白色基地從Side 7出港時,吉姆的生產已經啟動,部分資料指出吉姆的全面量產開始於U.C.0079年10月。在一年戰爭中,薩克II大多數被毀,而吉姆有將近半數的機體存留。

相關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