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機體列表
聖戰士丹拜因/聖戦士ダンバイン

共收錄 23 台機體。
  • 丹拜因
    ダンバイン

    • Height6.9 m
    • Weight4.4 t
    • Pilotショウ・ザマ

    座間翔(ショウ・ザマ)最初駕駛的歐拉戰士。 由秀特(ショット)所開發的試作型歐拉戰士。共製造了3架,紫色塗裝的本機是由翔所駕駛。 具有隨著駕駛的歐拉之力來大幅改變性能的特徵,對柯蒙族或歐拉之力低的人來說,是難以控制的機體。相反地,只要由歐拉之力高強的人駕駛,便能將性能發揮到極限。

  • 比爾拜因
    ビルバイン

    • Height8.8 m
    • Weight8.6 t
    • Pilotショウ・ザマ

    那之國所開發的最新銳可變形歐拉戰士,座間翔(ショウ・ザマ)的後繼機。具有能變形為靈光飛行器的構造,能以過去機體未有的高速抵達脫離戰場。除了機動性,火力方面也有所提昇,除了搭載兩門靈光加農砲作為內藏武器外,也可攜帶新主要武器的靈光長劍、步槍。此武器除了能發射靈光射擊外,也能直接將靈光轉化為劍刃,當作靈光光束劍來使用,對遠近方面的火力都有所強化。

    雖然需要強大的歐拉之力才能駕馭,但機體本身也具有匹配駕駛的高超性能。

    本機由那之國女王席拉託付給被認為是真正聖戰士的翔。再加上駕駛者翔的強大的歐拉之力後,本機直到戰爭結束前都擔任著反德雷克勢力的核心。

  • 維爾賓
    ヴェルビン

    • Pilotシオン

    這是在模型雜誌《B-CLUB》上連載的插畫故事《AURA FHANTASM》中登場的歐拉戰士。

    出於種種原因,歐拉戰士比爾拜因在動畫中擁有著機械感十足的設計。而這款名為ヴェルビン的歐拉戰士則被由出渕裕重新設計,去除了機械感的元素,呈現出本來的生物特性。或許因此,與比爾拜因不同,維爾賓沒有可變形的功能。

  • 畢亞雷斯
    ビアレス

    • Height9.1 m
    • Weight9.5 t
    • Pilotトッド

    克之國的技術團隊以比蘭比(ビランビー)為基礎,利用自家獨特的技術開發了歐拉戰士。隨後,它成為畢修特(ビショット)軍隊的主力機型。這台畢亞雷斯還採用了阿之國新型歐拉戰士雷普拉卡(レプラカーン)的技術,結果獲得了比同型號更高的機動性和強大的動力。由於畢亞雷斯具備優秀的基本設計,後來被譽為名機,其設計理念也被繼承到下一代主力機型萊聶克(ライネック)和滋華斯(ズワァース)中。

  • 德拉姆洛
    ドラムロ

    • Height7.4 m
    • Weight6.9 t
    • Pilotトッド・ギネス

    參考蓋多(ゲド)的設計,德雷克陣營所開發的第一種量產型歐拉戰士。與使用強獸奇邁・拉格(キマイ・ラグ)為材料的蓋多與丹拜因(ダンバイン)不同,因為使用強獸加塔(ガッター)當做裝甲材料,而該種強獸的數量也相對豊富的關係,是最適合大量生產且持續生產至最後的歐拉戰士。基本上量產型配色是紅色,但也有陶德(トッド)專用的藍色配色機體存在。

    因為使用外殼堅硬的加塔作為裝甲材料,所以防護力相對較高。另外因為使用新型的靈光轉換器以及靈光肌肉,所以靈光相對較低的柯蒙騎士也可以搭乘。

    雖然裝甲厚重且泛用性極高、容易操控,但反過來說其極限性能卻相對較低。

  • 蓋多
    ゲド

    • Height6.7 m
    • Weight5.1 t
    • Pilot--

    由修特(ショット)在初期製造的歐拉戰士(オーラ・バトラー),是德雷克(ドレイク)為了籌措資金而進行輸出的機體。該機體曾在精靈城(エルフ城)作為主力兵器配備使用。

  • 達那·歐西
    ダーナ・オシー

    • Height7.6 m
    • Weight5.2 t
    • Pilotマーベル・フローズン, キーン・キッス, リムル・ルフト...等

    基普家根據從德雷克陣營秘密取得的「蓋多」設計圖,獨自研發出這款歐拉戰士「達那·歐西」,也是故事中第一台非由秀特主導、由他人自主開發與製造的歐拉戰士。

    武裝方面,主要配備具有阿拉伯彎刀風格的靈光劍,展現出獨特的異國風格戰鬥美學。此外,更首次成功地在歐拉戰士上安裝火焰砲(左右手腕各一門),雖然在TV動畫本篇中並未實際使用,但在設計上已完成部署。除此之外,機體還能手持大型四連裝飛彈發射器,具備一定的遠距火力支援能力。

    為了強化機體的運動性能與機動力,採用了相對薄弱的裝甲與較脆弱的結構設計,使得整體耐久度不及德雷克陣營所量產的初期型歐拉戰士「德拉姆洛」,整體構造也略顯老舊。但在當時歐拉戰士數量極為稀少的基普家而言,「達那·歐西」仍是一項極其珍貴且不可或缺的戰力。

    本機並非唯一一台,故事中共製造了多架,除了由基普家使用外,也供應給同樣與德雷克敵對的米之國與拉烏國。其後,更成為拉烏國開發後續型歐拉戰士「波森」、「波遜」等機體的技術基礎。因而,這一系列以「達那·歐西」為首開發的歐拉戰士,被統稱為「達那系AB」。

  • 伯尊
    ボゾン

    • Height8.2 m
    • Weight5.8 t
    • Pilotマーベル・フローズン, ニー・ギブン, キーン・キッス...等

    作為「達那·歐西」的後繼機種,「波森」是由拉烏國針對即將與德雷克軍開戰的局勢所開發與量產的歐拉戰士。國王佛遜專用機為土黃色塗裝,而一般部隊用機則採用草綠色。後來,佛遜王的專用機被轉交給基普家的馬貝爾使用,成為其座機。

    武裝方面,波森配備標準的靈光劍,並在雙手腕部內建火炮系統,具備穩定的中近距戰力。最具特色的是其狩獵型兵器「卡修」,利用火炮所產生的氣體壓力來發射箭矢,兼具穿透力與射程。雖然在設計與性能上相較於達那·歐西已有一定程度的進步,尤其在防禦力上有所強化,但整體戰鬥力提升有限,因此在戰場上仍曾被敵方新型靈光轟炸機壓制,顯示出其仍有性能上的不足。

    在艾爾弗城攻防戰期間,當德雷克軍尚未全面將歐拉戰士(AB)配發至所有部隊時,拉烏國卻已能提供多達10台波森協助亞之國參戰,可見其在量產與後勤方面的實力相當可觀。值得一提的是,德雷克軍當時將重心放在大量生產靈光轟炸機,且歐拉戰士對操縱者的靈光適性有較高要求,因此可能刻意延緩了AB的量產與普及。

  • 比蘭比
    ビランビー

    • Height9.2 m
    • Weight9.5 t
    • Pilotバーン・バニングス等

    搭載了能有效利用「歐拉力」的「靈光增幅器」的首台機體。作為繼德拉姆洛(ドラムロ)之後的新型機,在短暫的開發期間內被提供給當時的指揮官——巴恩·巴寧格斯(バーン・バニングス)(第7集登場)。

  • 巴斯托爾
    バストール

    • Height9.4 m
    • Weight7.1 t
    • Pilotガラリア・ニャムヒー等

    巴斯托爾(バストール)所需的歐拉力量為6,歐拉消耗率低,具有卓越的巡航能力,不需要支援長距離移動的翼型裝置。與比蘭比(ビランビー)相比,巴斯托爾機體重量更輕,只有2.42噸,展現出高度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此外,它還具有其他機種所沒有的特點,可以根據駕駛員的能力進行機體調整。

    巴斯托爾的機體顏色為玫瑰粉紅色。

  • 伯冑
    ボチューン

    • Height7 m
    • Weight4.6 t
    • Pilotマーベル・フローズン, ニー・ギブン等

    伯冑是伯尊的後繼機體,其開發理念融合了「丹拜因」的設計思想,並針對讓柯蒙人(拜斯頓·威爾的居民)也能更容易操縱的方向進行優化與改良。從其靈光係數超過1來判斷,推測機體內部搭載了「靈光增幅器」,強化了柯蒙人所能發揮的靈光輸出,使其能夠有效參與戰鬥。

    此機體為特化於空中格鬥戰的機型,整體機動性與操控性均有顯著提升,但與德雷克軍的主力歐拉戰士相比,火力明顯偏弱,成為其主要弱點。武裝方面,除了標準配備的靈光劍外,雙大腿部內藏有靈光火神砲,可進行連續射擊支援。而伯冑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技術突破,是成為第一台能夠將靈光能量儲存在靈光劍中的機體,雖然儲存量仍屬微弱,但此技術為後續歐拉戰士的進化奠定了基礎。

  • 滋華斯
    ズワァース

    • Height7.9 m
    • Weight7.6 t
    • Pilot黒騎士(バーン・バニングス)

    僅有黑騎士、謬季(ミュージィ)等少數戰士獲准搭乘的歐拉戰士(オーラ・バトラー)最終進化型。巨大的歐拉轉換器(オーラ・コンバーター)象徵著其龐大的能量輸出與強大的戰鬥能力。

    主要武裝包括:雙聯裝靈光加農砲(2連裝オーラ・キャノン)、弗雷炸彈砲(フレイ・ボム砲)、靈光火神砲(オーラ・バルカン),以及收納於左臂盾牌中的彎刀。

  • 雷普拉卡
    レプラカーン

    • Height8.8 m
    • Weight9 t
    • Pilotバーン・バニングス, ジェリル・クチビ等

    武裝強化後的比蘭比(ビランビー)發展型。

    雖然是一台以武裝火力為主軸設計的機體,但作為機動兵器來說整體失衡,操作性不佳。

    在第37集中,潔麗露·克吉比(ジェリル・クチビ)曾以此機體進行「巨大化(ハイパー化)」。

  • 萊聶克
    ライネック

    • Height8.5 m
    • Weight9.2 t
    • Pilotトッド・ギネス, ミュージィ・ポー等

    本為次期主力量產型所設計的德雷克陣營歐拉戰士(オーラ・バトラー),但最終僅生產少量,實際上成為通往「滋華斯(ズワァース)」的過渡型機體。其特徵是靈活的機動性與內藏武裝的豐富程度。

    在第45集中,陶德(トッド)曾以此機體進行「巨大化(ハイパー化)」。

  • 卡拉巴
    ガラバ

    • Height22.3 m
    • Weight14.2 t
    • Pilot黒騎士(バーン・バニングス), ゼット・ライト

    與由秀特(ショット)開發的布布里(ブブリィ)不同,本機是由傑特(ゼット)設計與開發的。由於其設計理念與歐拉轟炸機(オーラ・ボンバー)相同,因此在戰鬥力、高速性與機動力方面皆表現優異。

    機體背部配備了靈光加農砲(オーラ・キャノン),奧拉轉換器部位則搭載了火神砲(バルカン砲)。在操作臂(マニュピレーター)上裝備了靈光槍(オーラ・ショット),藉此擴大了射程的有效角度。著陸用的腿部爪部內藏有鋼索,並具備射出功能。

    在第48集中,黑騎士使該機體進行了巨大化(ハイパー化)。

  • 布布里
    ブブリィ

    • Height34 m
    • Weight54.3 t
    • Pilot黒騎士, ゼット・ライト, ミュージィ・ポー

    隨著滋華斯(ズワァース)的完成,感受到歐拉戰士極限的秀特·威朋(ショット・ウェポン)開發了下一代型歐拉機器。不過僅製造了一架。

    這是一架大型機體,結合了翼狀校準器(ウィング・キャリバー)級別的高速性能和強大的火力,在空中戰鬥中展現壓倒性的性能。它利用著裝有爪子的手臂拖拽敵機,或是在抓住敵機的情況下近距離射擊內置的弗雷·炸彈,這些獨特的戰術使得反德雷克陣營難以應對。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被稱為「歐拉轟炸機」的類型僅有這一款機型。

  • 芙歐
    フォウ

    • Height13.2 m
    • Weight2.3 t
    • Pilotキーン・キッス

    在巴勞(バラウ)開發之後,由吉本家(ギブン家)獨自研發的翼型載具。與其說是作為輸送用途的輔助戰力,更被期待能擔任主力戰力的一部分。與巴勞相比,本機武裝強化得多。一般機種多在機體上方搭載歐拉戰士(オーラ・バトラー),而本機的最大特徵,是將機體後段向下折彎90度,並將歐拉戰士的下半身嵌入(接合)其中。此時,機體後方的旋轉式大型機關砲會轉向前方,並展開格鬥用鉤爪,進入襲擊形態。這樣的複雜且造價高昂的構造,也反映出戰力薄弱的吉本家為了彌補劣勢所採取的「重質不重量」的設計方針。

    駕駛艙採並列雙座設計(Side-by-Side),之後還追加了可進行無人飛行的自動駕駛裝置。與奧拉戰士接合後,雙方的駕駛艙將互相連通,駕駛員可在兩者之間自由移動。機首下方另配備有「滑翔翼・發射艙(グライウイング・シュット)」,能在飛行中由駕駛艙直接出擊。

    本機主要用於支援達那·歐西(ダーナ・オシー)與從德雷克軍投降過來的聖戰士丹拜因(ダンバイン)的移動,但基本上除了德拉姆洛(ドラムロ)之外的初期型奧拉戰士皆可與本機對接。伯尊(ボゾン)在量產後也由本機搭載運用。之後本機另有數台被製造出來,並在拉烏軍與那軍之間皆有服役。由於機體構造需容納奧拉戰士下半身,因此內部空間極大,在平時也可將機體後部作為貨艙使用,進行物資運輸等任務。

    武裝方面,包括主翼上的4門機關砲、機翼下的6枚飛彈,以及機體後部的2門旋轉式大型機關砲,另在襲擊形態時可使用兼作起落架的2根鉤爪(在第5集中曾用來擊退ギャラウー)。此外,在故事後半段為了強化武裝,機首也加裝了丹拜因用的靈光槍(オーラ・ショット)。塗裝為淡綠色。

  • 南旺
    ナムワン

    • Height56.7 m
    • Weight206 t
    • Pilotピネガン・ハンム, ナベン・ワタ

    由秀特·威朋(ショット・ウェポン)首次建造的歐拉戰艦(オーラ・シップ)。為了籌措歐拉機器(オーラ・マシン)開發資金,總共建造了約15艘並出售給鄰近諸國(如阿之國的「芙拉翁(フラオン)」、米之國的「南旺1號(ナムワン1)」與「南旺2號(ナムワン2)」等)。因此,此型艦艇也成為反德雷克陣營的主力歐拉戰艦,但由於防禦力偏低,現已逐漸老舊。

    武裝方面,艦首下部配備有一門雙聯裝靈光加農砲(連装オーラ・キャノン),艦橋前方裝有兩座大型雙聯裝機關砲,艦橋上部另有兩座雙聯裝機關砲塔,艦體中央也設有一座雙聯裝機關砲塔,艦尾則有雙聯裝機關砲,具備相當程度的火力,戰力並不算低。

    艦體左右兩側的內部機庫可各收納3台歐拉戰士(オーラ・バトラー),最多可搭載6台。此外,交付給克之國(クの国)的艦艇更進一步將3台歐拉戰士露天固定於艦首甲板上,以強化戰力。

    塗裝方面:阿國的為黃色,彌國、那國、拉烏國的為茶色,苦國的為水藍色。

  • 斯普利根
    スプリガン

    • Height102 m
    • Weight807 t
    • Pilotショット・ウェポン

    由秀特·威朋(ショット・ウェポン)秘密開發,作為其專用艦艇的高速巡洋艦。艦體後部設有大型歐拉轉換器(オーラ・コンバーター),因此擁有可與翼型載具(ウィング・キャリバー)相媲美的航行性能。相對而言,在火力方面雖不如其他艦艇,但那只是從「歐拉戰艦(オーラ・シップ)」的標準來衡量的評價。從修特本人的觀點來看,他顯然是將此艦與卡拉巴(ガラバ)與布布里(ブブリィ)等新一代高速歐拉機體進行協同運用,視其為一種「機動兵器」來設計與使用。塗裝為卡其色。

    本艦的雙側艦體設有大型機庫,足以搭載超大型奧拉炸彈機布布里(ブブリィ),具備極高的搭載能力。根據設定資料中的對比圖推算,若一台布布莉的尺寸相當於8台丹拜因(ダンバイン),則該機庫理論上可搭載16台以上歐拉戰士(オーラ・バトラー)。

    武裝配置方面:艦首與艦尾各裝有4門靈光加農砲(オーラ・キャノン),艦體兩側各有一座雙聯裝對空機關砲,轉換器區域則裝備有4座多聯裝飛彈發射器。

    本艦應採用了電腦控制系統,使其在高速航行時也能維持姿勢穩定,實現高速飛行中的急速變向操作,甚至可在數秒內完成180度轉向,其機動性能遠超以往的歐拉戰艦。

  • 威爾・威普斯
    ウィル・ウィプス

    • Height200 m
    • Weight108000 t
    • Pilotドレイク・ルフト

    作為德雷克軍的旗艦,這艘巨大的空中戰艦直到最後都讓席拉與翔一行人陷入苦戰。它在攻擊力、防禦力與搭載能力等各方面都堪稱最強,可謂一座「機動要塞」。艦上搭載了擬似歐拉力發生器,並配備了如靈光加農砲(オーラカノン)等擁有強大破壞力的火器。

    本艦在第26集中首次以歐拉戰艦(オーラ・バトル・シップ)之姿登場,雖尚未完成,但由於哥拉翁(ゴラオン)的現身,不得不撤退。

  • 哥拉翁
    ゴラオン

    • Height280 m
    • Weight102000 t
    • Pilotエイブ・タマリ

    在得知「威爾・威普斯(ウィル・ウィプス)」建造的消息後,拉烏之國(ラウ)の國王佛伊宗・高(フォイゾン・ゴウ)下令建造的歐拉戰艦(オーラ・バトル・シップ)。與其他歐拉戰艦不同,本艦是將既有的歐拉艦(オーラ・シップ)直接放大而成的典型艦船型設計。

    艦體為暗綠色,外觀沉穩厚重,搭載於艦首的「靈光新星砲(オーラ・ノバ砲)」威力凌駕於所有其他火器之上,加上4門大口徑主砲等強大武裝,以及四艦中最高的巡航速度,使其成為單艦戰鬥力最強的艦艇。

    此艦曾作為拉烏/那聯合軍的主力戰力核心存在;然而,在繼承佛伊宗之位的艾蕾・漢姆(エレ・ハンム)戰死後,本艦遂對「蓋亞・加林(ゲア・ガリング)」發動自殺式攻擊,與之同歸於盡,迎來壯烈的最終結局。

  • 蓋亞・加林
    ゲア・ガリング

    • Height400 m
    • Weight142000 t
    • Pilotビショット・ハッタ

    由「克之國(クの国)」建造,並由國王畢修特·哈達(ビショット・ハッタ)親自擔任艦長的空中母艦。與其說重視艦隊戰,不如說更強調以歐拉戰士(オーラ・バトラー)進行的空中戰,因此艦內大部分空間都被用作機庫,以搭載更多的奧拉戰士。

    也因如此,該艦成為擁有最多歐拉戰士搭載數的超大型歐拉戰艦(オーラ・バトル・シップ),並給翔(ショウ)等人帶來極大壓力與苦戰。

    在第48集中,該艦遭到哥拉翁(ゴラオン)自殺式衝撞,最終與哥拉翁一同沉入海中。

  • 古蘭・卡蘭
    グラン・ガラン

    • Height490 m
    • Weight48000 t
    • Pilotカワッセ・グー

    由那之國(ナの国)建造的巨大戰艦。與其他國家的歐拉戰艦(オーラ・バトル・シップ)風格截然不同,艦體由中央塔狀結構向三個方向延伸出副艦體,整體外觀彷彿四方延展尖刺的「撒菱」,與其說是戰艦,更讓人聯想到一座優美的巨大城塞。塗裝為粉藍色(Pastel Blue)。

    這艘正四面體構造的艦艇能向全方位投射有效火力,但相對地,也無法將火力集中於單一方向。由於其擬似奧拉輸出功率較低(比較數據如下:蓋亞・加林(ゲア・ガリング)為500歐拉,威爾・威普斯(ウィル・ウィプス)為140歐拉,哥拉翁為125歐拉,而本艦僅有84歐拉),因此航速緩慢,無論在火力或搭載能力方面皆無特別突出之處,性能上明顯比其他三艘主力艦遜色一級。

    此外,艦體構造較為脆弱,尤其是塔狀艦橋容易成為攻擊目標,曾被賈巴(ジャバ)駕駛的萊聶克(ライネック)攻擊破壞主艦橋,甚至在歐拉戰艦衝撞時,艦橋上部也輕易崩落。最終決戰時,該艦對威爾・威普斯發動自殺式攻擊,並以衝上其上甲板的方式與之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