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機體列表
宇宙再生人/超時空騎団サザンクロス

共收錄 3 台機體。
  • 女神號
    スパルタス

    • Pilotジャンヌ・フランセーズ

    部隊內識別代號為 ATAC・01-SCA。這款由戰略機甲隊(“ATAC”,Alpha Tactical Armored Corps,直譯為「選拔戰術機甲軍團〔或師團〕」)使用的可變戰鬥車輛,是故事中的女主角——珍妮少尉所屬部隊的標準裝備。這輛車輛可根據作戰需求,變形為三種形態:

    1. 狙擊巡航形態(スナイピング・クラッパー):高速移動用的氣墊船形態。
    2. 行走炮形態(ウォーカー・キャノン):火力支援用的自走炮或自走式對空炮形態,外觀類似沒有翅膀的步鳥形態,並配有兩條支撐腿以吸收反作用力。
    3. 戰鬥狙擊手形態(バトル・スナイパー):專為精密射擊和近戰而設計的人型(機器人)形態。

    武裝:

    • 雙臂防盾:在人型形態時,雙臂裝有防盾,右側內置主炮「220mm等離子化離子炮」,左側內置副炮「36mm三聯裝短管等離子脈衝發射機關炮」。
    • 手持火器:配備「28mm雷射狙擊步槍」。

    使用限制:

    每個形態的武裝使用都有所限制。例如:

    • 氣墊船形態下,由於主炮和副炮朝向後方,僅能使用固定在前方的雷射狙擊步槍。
    • 行走炮形態下,主炮和副炮可正常使用,但無法使用狙擊步槍。
    • 戰鬥狙擊手形態可以使用所有武器,但由於該形態下缺乏足夠的反動吸收能力,主炮的威力需適度降低。

    除戰鬥狙擊手形態外,其他形態通常採用開放式駕駛艙設計,駕駛員的防護主要依賴其所穿著的動力裝甲。然而,也可以選擇加裝密閉駕駛艙裝備,以提供更高的防護能力。

  • Logan
    ローガン

    • Pilotマリー・アンジェル

    部隊內識別代號為TASC・01-SCF。為戰術裝甲太空軍團(Tactical Armored Space Corps,簡稱TASC)的一員,也是女主角之一的瑪麗少尉所屬部隊。該部隊在第11話前使用的是一款可變形戰鬥轟炸機。全長約6米,對於這類型的機體來說,屬於小型化簡易趨勢。

    其設計基於1983年電影007《八爪博士》中出現的自製飛機,即裝配有Sermel TRS-18-046渦輪噴射引擎的ビード BD-5系列的J型(Bede BD-5J Micro Jet)。此外,就提升體飛機特有的形狀而言,參考了マーティン・マリエッタ公司開發的X-24後續型號,其形狀與圓筒形的A型大不相同。

    然而,這款機體的「高步行模式」(ガウォーク)雖然有翼,但膝部不是逆關節而是正立,這一特點更接近於人形(戰鬥機器人)模式。機身長度約6.3米,作為飛機來說相當狹窄。

  • Auroran
    オーロラン

    • Height12 m
    • Pilotジョージ・ルーカス

    部隊內識別代號為 TASC・02-SCF。宇宙機甲隊(Tactical Armored Space Corps, TASC,直譯為「戰術宇宙機甲〔飛行/航宙〕軍團」)在第13集之後,為應對日益激化的戰局而開始使用這款可變戰鬥機。該機體全長(全高)超過12公尺,機身長度(不含戰鬥機形態下的旋翼)為9公尺,屬於本作品中體型最大的可變戰鬥機之一。

    此機體的命名來源於戰乙女「瓦爾基里」(ワルキューレ)的傳說,據說她們在天空中飛翔時,光輝閃耀的鎧甲軌跡被稱為「極光」(オーロラ)。這一命名暗示了與超時空要塞馬克羅斯中的初代可變戰鬥機「VF-1 瓦爾基里」之間的繼承關係。

    該可變戰鬥機可以變形為以下三種形態:

    1. 戰鬥機形態:在宇宙空間與高空中,展開X字形翅膀成為固定翼的戰鬥機形態。

    2. 直升機形態:在低空和對地攻擊時,X字形翅膀變為旋翼,成為具備雙重反轉旋翼與熱循環式旋翼的複合直升機(迴旋翼機)形態,具有極高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3. 機器人形態:適合追擊掃蕩作戰的人型形態。

    這款機體由於陸軍主導的開拓行星守備軍「南十字軍」的成立背景,主要用於對地攻擊和近接航空支援,因此在運用上特別強調其中間形態。與超時空系列中的其他附有雙腳的變形機甲不同,這款機體並沒有「Gelwalk 形態」,而是設定了直升機形態。

    在直升機形態下,機體的主體被懸吊於旋翼下方,這使得揚力重心降低,從而具有極高的空中懸停(靜止漂浮)穩定性。這種設計減輕了航空電子設備、操縱控制系統以及駕駛員的負擔,同時相較於步鳥形態而言,能量消耗也相對較低。

    然而,由於故事的主要劇情發生在宇宙空間內,因此該機體在大氣層內低空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直升機形態並未在正篇中得到展現或活躍。

    追溯設定年代22世紀(西元2120年)兩百年前的20世紀,內燃機引擎因燃油效率問題而未能實用化的熱循環式旋翼,隨著熱核渦輪引擎的技術進步而得以實現。此外,雙重反轉式旋翼也通過線傳飛控技術(Fly-By-Wire)的控制實現了穩定運作,展現出顯著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