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eight75.3 m
- Weight431.8 t
- Pilot【メインパイロット】リュウセイ・ダテ 【出力調整・武器管制】ライディース・F・ブランシュタイン 【念動力補助】アヤ・コバヤシ, マイ・コバヤシ
參戰超級機器人大戰作品
SRX的完成型,正式名稱為「SRX奧爾塔德(SRXアルタード)」。
由於本機已經脫離試作階段,原始名稱為「SR奧爾塔德(SRアルタード)」,去除了「X」的標記,但後來在伊達隆聖(リュウセイ・ダテ)的要求下,保留了「SRX」的名稱,最終定名為SRX奧爾塔德。此外,「帕布雷歐斯(バンプレイオス)」則是隆聖為其取的愛稱,但該名稱在作品中被作為正式稱呼使用。
本機透過柳生的念動力(念動力),能夠使用XN次元(XNディメンション,通稱「次元斬」)來連結異次元。此外,與SRX不同,本機的設計理念並非「由三架PT合體完成的單一機體」,而是「由三個PT模組獨立組成並能夠合體的單一機體」,因此合體狀態即為其基本形態。
機體的組成部分來自於R系列,各部分名稱如下:
* AR-1(アールワン):背部機翼
* AR-2(アールツー):雙肩與前臂
* AR-3(アールスリー):下半身
「A」代表Advanced(進階)的意思。
伊達隆聖擔任主駕駛員,萊迪斯·F·布蘭修坦(ライディース・F・ブランシュタイン)負責輸出調整與武器管制,古林彩(アヤ・コバヤシ)與古林舞(マイ・コバヤシ)則輔助念動力,並透過「T-LINK雙重接觸(T-LINKツインコンタクト)」,減輕隆聖的負擔,讓念動力發揮超過100%的效果。
在雷歐斯計畫(レイオス・プラン)的改良下,本機各系統的運作更加穩定,並且使得SRX時期因風險過高而無法使用的「特洛尼姆引擎(トロニウム・エンジン)」超頻模式(Overdrive)成為可能,大幅提升戰鬥力。
由於本機的開發過程中涉及英格拉姆‧普利斯肯(イングラム・プリスケン),因此推測它也承擔了亞斯特納鋼(アストラナガン)後繼機的某些職責。在《超級機器人大戰OG Divine Wars(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OG ディバイン・ウォーズ)》中,SRX與迪斯‧亞斯特納鋼(ディス・アストラナガン)融合形成「DiSRX」的設定,進一步暗示了這種關聯性。此外,在《第3次超級機器人大戰α 終焉的銀河へ(第3次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α 終焉の銀河へ)》中,當綾加入後,也出現了暗示SRX與亞斯特納鋼之間關聯的對話。
在《第3次超級機器人大戰α》的開發過程中,為了解決機體結構強度與開發時間的問題,本機取消了分離機構,但在原始設計中,本機確實考慮過分離運用的可能性。
上半身的AR-2強化模組(AR-2パワード),其肩部裝甲與SRX不同,具備履帶機構(キャタピラ),而胸部結構也不再是開閉式,顯示本機在分離形態與強化部件上,與原本的R機體系列有著顯著的不同。此外,念動飛彈(テレキネシス・ミサイル)的格納方式,以及高指飛彈發射器(ハイフィンガーランチャー)的移除等,也顯示出分離形態的變化。
此外,由於本機的全長約為SRX的1.5倍,導致其頭部與肩部的比例發生巨大變化,在動畫中與SRX相比,頭部顯得相當小,甚至顯得有些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