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機體列表
機動戰士鋼彈UC/機動戦士ガンダムUC

共收錄 30 台機體。
  • 獨角獸鋼彈(獨角獸模式)
    ユニコーンガンダム(ユニコーンモード)

    • Height19.7 m
    • Weight23.7 t
    • Pilotバナージ・リンクス

    型號:RX-0

    這是一台由安納海姆電子公司(アナハイ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在地球聯邦軍委託下,於極機密的「UC計劃」中開發的試作型機動戰士。
    其機體通體閃耀著純白光芒,並具備頭部單角的特徵,因此被通稱為「獨角獸(ユニコーン)」。

    全身的可動內部骨架(ムーバブルフレーム)皆由精神感應框體(Psycoframe)構成,使得機體的動作追隨性異常地高。

    本機搭載了兩套關鍵系統:一為能啟動毀滅模式(デストロイモード)的特殊作業系統「NT-D」,另一則是引導駕駛者前往「拉普拉斯之盒(ラプラスの箱)」的「拉普拉斯程式(ラプラス・プログラム)」。

  • 獨角獸鋼彈(毀滅模式)
    ユニコーンガンダム(デストロイモード)

    • Height21.4 m
    • Weight23.7 t
    • Pilotバナージ・リンクス

    型號:RX-0

    當名為「NT-D」的系統啟動時,獨角獸鋼彈便會展現出其真正的姿態。
    該系統會在感知到新人類(Newtype)存在的瞬間解除機體的各項限制器,使其潛在性能完全釋放。

    內部骨架會隨之展開,全身的體型也隨之產生劇烈變化。裝甲會從接縫處分離,並滑動開啟,露出內部結構。
    這些暴露在外的內部骨架會釋放出紅色的燐光,推測這是一種來自精神感應框體(Psycoframe)的發光現象。

    在 NT-D 系統啟動後,機體的整體性能,特別是機動性將會獲得飛躍性的提升。

  • 全裝甲型獨角獸鋼彈
    フルアーマー・ユニコーンガンダム

    • Height21.7 m
    • Weight76.9 t
    • Pilotバナージ・リンクス

    在終戰時改造成配備了大量武裝和大功率推進器的「全裝甲型獨角獸鋼彈」。 OVA版中曾和「RX-0[N]獨角獸鋼彈2號機報喪女妖·命運女神」短暫交戰,兩台機體互相牽引,在全裝甲型態下開啟了NT-D模式。 即使大量武器裝備於全身,也不會影響到過程中需要伸展機體的毀滅模式,也不會阻礙肢體的活動,更能全面發揮機體被賦予的攻擊性能。而當武器的彈藥用完後,這些武器都可隨時卸除,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重量。

  • 獨角獸鋼彈2號機報喪女妖(獨角獸模式)
    ユニコーンガンダム2号機 バンシィ(ユニコーンモード)

    • Height19.7 m
    • Weight24 t
    • Pilotマリーダ・クルス

    型號:RX-0

    作為「UC計劃」的核心機體之一,RX-0 獨角獸鋼彈2號機專為對抗精神感應兵裝(サイコミュ裝備MS)而打造。

    本機在完成前就已率先進行過包括重力環境下運作測試在內的最終調整,並配備了專為其設計的新型增幅用精神感應框體裝備──武裝裝甲(Armed Armor)系列。

    雖與1號機為同型機體,但2號機的完成度明顯高出許多,堪稱性能更為成熟與強化的版本。

     

  • 獨角獸鋼彈2號機報喪女妖(毀滅模式)
    ユニコーンガンダム2號機バンシィ(デストロイモード)

    • Height21.7 m
    • Weight24 t
    • Pilotマリーダ・クルス

    啟動能大幅提升機體性能的 NT-D(Newtype Destroyer System) 後,所展現出的 報喪女妖(Banshee)毀滅模式(Destroy Mode) 形態。

    其黑色裝甲間隙中裸露出的 精神感應框體(Psycoframe) 散發出耀眼的金色光輝,使其化為一台為達成「UC計劃」原本目的而生的獵殺機器。

  • 獨角獸鋼彈2號機報喪女妖·命運女神(獨角獸模式)
    ユニコーンガンダム2號機バンシィノルン(ユニコーンモード)

    • Height19.7 m
    • Weight27.3 t
    • Pilotリディ・マーセナス

    型號:RX-0[N]

    《獨角獸鋼彈》2號機,通稱「報喪女妖(バンシィ)」的綜合性能強化型態。

    其主武裝為光束馬格農(Beam Magnum),在槍身下方增設了旋轉式發射器(Revolving Launcher),可發射多樣化彈種。
    盾牌部分則裝備了可擴充功能的武裝裝甲DE(Armed Armor DE),而背部則搭載了據說能進一步提升駕駛員與機體同步性的武裝裝甲XC(Armed Armor XC)。

    作為一台已完全武裝、徹底實用化的兵器,報喪女妖·命運女神(バンシィノルン)迎來了新的駕駛者,朝宇宙展翅飛翔。

  • 獨角獸鋼彈2號機報喪女妖·命運女神(毀滅模式)
    ユニコーンガンダム2號機バンシィノルン(デストロイモード)

    • Height21.7 m
    • Weight27.3 t
    • Pilotリディ・マーセナス

    型號:RX-0[N]

    NT-D 系統所引發的機體各部展開機構,同樣也會作用於報喪女妖・命運女神所配備的增幅型精神感應框體兵裝。

    其中尤以背部的武裝裝甲XC(Armed Armor XC)為最,展開時其形狀宛如獅子的鬃毛,讓人聯想到王者般的威嚴與野性。

    在這一瞬間,報喪女妖也如同完全覺醒的野獸般甦醒,化身為徹底解放的獵殺兵器。

  • 新安州
    シナンジュ

    • Height22.6 m
    • Weight54.2 t
    • Pilotフル・フロンタル

    型號:MSN-06S

    本機為 U.C.0094 年由安納海姆電子公司開發的試作型機動戰士(MS),後被「帶袖的」所強行奪取。

    其機體部分可動骨架(ムーバブルフレーム)採用了精神感應框體(Psycoframe),透過這台機體所驗證的機體追隨性提升與機構強度等數據,後來被作為研發獨角獸鋼彈(Unicorn Gundam)的基礎。

    本機是「帶袖的」首領弗爾·伏朗托(フル・フロンタル)的專用機,其壓倒性的戰鬥力與鮮紅色機身,讓人不禁聯想起那位傳說中的「紅色彗星」。

     

  • 新吉翁克
    ネオ・ジオング

    • Height116 m
    • Weight324.3 t
    • Pilotフル・フロンタル

    型號:NZ-999

    這是以「MSN-06S 新安州」為核心組件所打造的據點攻略用巨大MA,已經超越了合體的範疇,展現出宛如將新安州「搭載於其中」般的巨大威容,讓這架「紅色彗星」的專用機從人型轉變為擁有壓倒性力量的怪物兵器。機體搭載大量以精神感應框體技術為基礎的新型武裝,使弗爾·伏朗托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最終決戰。

    其站立高度達到116公尺,是宇宙世紀中最大的MA。設計概念源自「一年戰爭」末期吉翁公國所緊急出擊的未完成機體「MSN-02 吉翁克」,因此曾被辛尼曼評為「沒有腿」。相對地,新吉翁克安裝了兩具大型推進器,即使推進器被破壞,機體本身仍具備內建推進器,可進行自主移動。

    新安州作為控制單元安置於該機體內部,角色與「RX-78GP03」在「石斛蘭」中的配置類似,因此可直接使用其雙臂操控光束軍刀或火箭砲等武裝。

    由於採用了改良型精神感應骨架駕駛艙,即使弗爾·伏朗托不在駕駛艙內,也能透過自身的面具進行遠距操控。

    機體配備六支大型手臂,出力極強,可牢牢抓住敵機。即使前方兩支主臂損壞,後方四支亦可繼續運作,並具備180度迴轉的靈活性。

  • 剎帝利
    クシャトリヤ

    • Height22.3 m
    • Weight29.7 t
    • Pilotマリーダ・クルス

    型號:NZ-666

    以「NZ-000 昆曼沙」為藍本開發的小型化精神感應(Psycommu)專用MS,針對新人類(NT)駕駛員所設計。隨著科技的演進,新一代精神感應技術逐漸成熟,該機運用了結合奈米技術製成的「精神感應骨架(Psycoframe)」,並將其直接應用於駕駛艙周圍,讓駕駛者與機體之間達到更高程度的腦波同步,同時降低腦電波接收與傳輸時的能量損耗。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操控效率,也大幅縮小了精神感應裝置的體積,進而成功壓縮整體機體尺寸至約20公尺,淨重僅29.7噸,完成了昆曼沙的小型化轉換。

    然而,由於在「夏亞之亂」期間,新吉翁軍的MS開發與製造皆委託給「安納海姆電子公司」進行,因此在完成機體主體小型化後,進一步導入了外掛式的多用途夾艙設計,以彌補體積縮小後在火力與推進上的潛在不足,甚至在功能面上超越了原本的昆曼沙。

    這種多用途夾艙以巨大的單片式肩甲形式呈現,除了作為武裝與推進器外掛系統外,亦是AMBAC系統的輔助裝置。肩甲內側裝有兩具可進行180度萬向旋轉的矢量噴嘴,外側另有小型穩定用噴口,能進一步強化姿勢控制與機動性能。肩甲同時也具備作為推進劑儲存槽的功能,大幅強化續航與推力輸出。

    在全武裝狀態下,該機可裝備最多四枚肩甲夾艙,並透過可變骨架與機體主體連結。其外型設計具備良好的弧面曲線,可有效偏折實體彈攻擊,兼具裝甲與盾牌的作用。當四枚肩甲完全合攏時,整個機體會如豆莢般被巨大肩甲包覆,形成一種具有防禦性與壓迫感兼具的特殊戰鬥形態。

  • 剎帝利修改型
    クシャトリヤ・リペアード

    • Height22.3 m
    • Weight27.9 t
    • Pilotマリーダ・クルス

    型號:NZ-666

    由擬・阿卡瑪號(ネェル・アーガマ)的船員所進行的現地維修與改造後,剎帝利‧貝賽朗格(クシャトリヤ・ベッセルング)所呈現出的狀態。
    原本遺失的兩具尾部綁帶(綁帶式推進器)已改以大型推進燃料增槽(大型プロペラント・ブースター)取代;
右腿的臨時骨架內部則內建了光束加特林砲(ビーム・ガトリングガン);
左前臂則接合了來自獨角獸鋼彈的可選裝備——超級光束標槍(ハイパー・ビーム・ジャベリン)。

  • 傑斯塔
    ジェスタ

    • Height19.3 m
    • Weight24.8 t
    • Pilot「トライスター」小隊ほか

    型號:RGM-96X

    在地球聯邦軍所提出的「UC計劃」之下,作為《獨角獸鋼彈》的隨伴機,由安納海姆電子公司所開發的新型傑鋼系高階機動戰士(MS)。

    由於《獨角獸鋼彈》在「毀滅模式(Destroy Mode)」下的可運作時間存在限制,本機的主要任務便是作為其護衛機,壓制敵方的常規戰力,從而營造出讓《獨角獸鋼彈》能直接對峙敵方新人類兵器的「作戰局面」。

    換言之,本機是地球聯邦軍為了執行所謂的「新人類狩獵」所設下舞台的前導角色,被期待能負責清場與火力支援。

    目前,該機體正配備於拉‧凱拉姆號(ラー・カイラム)上,作為評估測試的一環進行運用。

  • 古斯塔夫·卡爾
    グスタフ・カール

    • Height22 m
    • Weight60 t
    • Pilot--

    型號:FD-03

    由 RGM-89 傑剛型衍生而來的地球聯邦軍量產型MS,雖然可視為 RGM 系列的正統強化機,但與包含在「UC計畫」中的傑斯塔不同,它是從另一條研發路線發展出的最新銳通用量產機。曾有地球聯邦地面軍某設施以運用試驗為名,率先導入此型機體。

    本機承襲了吉姆系列的設計理念,整體綜合性能較傑剛更為提升,擁有優異的平衡性與實戰性能。其指揮官用機被稱為「多拉·卡爾(ドラカール,Dora Karl)」,特徵是在頭部配備了與普通型不同的通訊天線,以強化指揮與聯絡能力。

    武裝方面保留了吉姆系機體的一貫風格,但部分裝備在設計上進行了改良與強化。先行配備型機體的頭部火神砲設計為傳統的雙側配置,而正式量產後則改為左側單砲塔設計。右臂可裝備光束步槍或光束劍,左臂外側則配有一具多用途擲彈投射器,可發射手榴彈或榴彈,強化中近距離壓制能力。

    防禦裝備方面,並未採用傳統手持盾牌,而是改為安裝在肩部的固定盾系統,此設計雖具備從多方向防禦的優勢,但相對地,對軀幹部位的防護能力則稍顯不足。

    此機最早在 U.C.0096 年被少量配備,主要部署於地球聯邦軍北美夏延防空司令部的警衛部隊。至次年正式確認進入實戰部署階段,但由於生產數量有限,能配備此機的部隊亦屈指可數。

  • 里歇爾
    リゼル

    • Height20.5 m
    • Weight57.6 t
    • Pilotリディ・マーセナス

    型號:RGZ-95

    為了Z鋼彈的量產化而開發的 RGZ(Refined Gundam Zeta)系列機體之一。
本機的量產計畫取得初步成功,包含隊長機在內共有 8 台配備於累‧阿卡瑪號(ネェル・アーガマ)。

    與以 BWS(後部武裝系統,Back Weapon System) 替代可變機構的 RGZ-91 Re-GZ 相比,本機則是以靈活運用變形機構為前提所設計。
其變形系統採用了源自 MSA-005 梅塔斯(メタス) 的方式進行簡化,提升了實用性與維修性。

  • 德爾塔+
    デルタプラス

    • Height19.6 m
    • Weight27.2 t
    • Pilotリディ・マーセナス

    型號:MSN-001A1

    這是一台作為擁有變形結構的高機動泛用機體「德爾塔鋼彈」發展而來的MS,可說是德爾塔鋼彈的先行試作量產型。為了提高生產性,該機捨棄了「MSN-00100 百式」所使用的金色耐光束塗料,改採較低調的暗灰色塗裝,並具備變形為WR(Wave Rider)型態的能力。

    本機完成時僅製造了一台原型機。彼時,「MSZ-006A1 Z Plus」已被卡拉巴選為主力量產機體,奧古亦採用Z Plus執行低軌道巡航與宇宙警戒任務,導致德爾塔+失去了實戰部署的機會。雖然機體性能優異,但也因此對駕駛員的操作技術要求極高,普通駕駛員難以駕馭這台高機動機體。

    直到U.C.0096年「拉普拉斯之爭」爆發期間,聯邦軍「隆德・貝爾」艦隊旗艦「擬·亞卡瑪」遭「袖章軍團」襲擊並損失數台MS,急需戰力補充。塵封多年的本機在進行整備後被送往該艦,並交由「利迪·馬瑟納斯」少尉駕駛,作為其專用機體。

    雖然艦上整備兵將其視為「十年前的古董」,但在利迪的操縱下,該機展現出遠超「RGZ-95 里歇爾」等新型量產機的性能,甚至可與鋼彈級機體相提並論。袖章軍團親衛隊隊長「安傑洛·梭裴」上尉曾稱呼它為「無角的鋼彈」。

    德爾塔+在利迪的駕駛下參與了三場主要戰鬥,直到最終在與「RX-0 獨角獸鋼彈2號機 報喪女妖」的交戰中被擊毀,結束了它短暫卻耀眼的戰場生涯。

  • 安克夏
    アンクシャ

    • Height22.3 m
    • Weight28.3 t
    • Pilotマイオス・ホーデン, ビーナ・スンレン, カーム・フライターク

    型號:RAS-96

    本機為作為「NRX-044 亞席瑪」後繼機種所開發的量產型可變式MS——安克夏(ANKSHA)。其開發目的在於大氣圈內進行高速機動與快速打擊任務,承襲亞席瑪優異的滯空與空戰能力,並進一步強化實用性與量產性。

    由於「UC計劃」消耗了聯邦大量軍費,安克夏在設計之初就與「RGZ-95 里歇爾」一樣,被要求盡可能與其他聯邦量產MS共用零件,以降低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考慮到聯邦軍對過去迪坦斯印象的負面評價,原本亞席瑪極具象徵性的單眼式頭部感測器被取消,改採與「吉姆系列」相同的複合型攝影機設計,整體外觀更加偏向標準聯邦風格。

    在機體結構方面,安克夏保留了亞席瑪的「次飛行系統」,並針對MA形態增加了實用性:盾牌與雙腳部位皆追加了起落架,使其在著陸時更加穩定。推進系統方面,機體具有約79.6噸的推力輸出,使其最多可搭載2台標準MS,具備一定的運輸支援能力。

    武裝方面,安克夏裝備了設於盾牌上的雙管光束步槍,機體腹部則搭載大型MEGA粒子砲,提供強大火力支援。光束劍則與傳統配置不同,改安裝於雙膝內側,展現出不同以往的收納與運用方式。由於採用模組化設計,MS形態下可兼容當時多種聯邦量產機所使用的標準武裝,大幅提升其戰場適應力與彈性。

    裝甲防護方面,安克夏相較於亞席瑪更為厚重,所用材料為「鋼彈尼姆合金」,並加強了關節部位的防禦力,使其整體耐久性明顯提升。

    在開發完成後,安克夏兼具MA形態的滯空優勢與MS形態的多用途性能,不僅減輕了對飛行艇與多代改(Dodai Kai)等空投工具的依賴,也有效節省了成本,因而獲得聯邦高層的高度評價。

    到了U.C.0096年,安克夏正式投入量產,並優先部署至重要防衛區域,同時也配備於超大型空中運輸機「迦樓羅級」,執行空降突擊等戰略任務,成為聯邦軍空中作戰的新一代主力可變MS。

  • 銀彈
    シルヴァ・バレト

    • Height22.2 m
    • Weight33.5 t
    • Pilotガエル・チャン

    型號:ARX-014

    是「安納海姆電子企業」以「新吉翁」的量產機——「AMX-014杜賓狼」為基礎改進而來的試作型MS,搭載有「準精神感應系統」,是連OT機師也能駕駛並發揮出接近NT機師效果的改良新銳機。 

    「第一次新吉翁戰爭」終結後,新吉翁軍主力所在的小行星基地——「阿克西斯」被「地球聯邦」接管,同時數架殘存於格納庫的杜班·烏爾夫也被悉數接收。而杜班·烏爾夫當年正是在「格利布斯戰役」後,由原聯邦所屬「奧古斯塔基地」的準塞可繆研究第一人——「中本博士」逃亡至阿克西斯時所帶去的「ORX-013鋼彈Mk-V」為基礎修改的機體。作為非NT的普通士兵都可以使用的準塞可繆武器,自然也引起了安納海姆的強烈興趣,因此在得到聯邦軍轉交的杜賓狼後,安納海姆便將其改頭換面,改造成了擁有「鋼彈」和「吉姆」兩個樣式的「ARX-014銀彈」。 

    修改後的銀彈獲得了比杜賓狼更高的耐用性,而性能在得到平衡後,在量產的可能​​性上又達到了一個更佳的比值。同時,也讓安納海姆獲得了更多的關於準塞可繆技術運用和量產高端機的設計經驗。 測試完畢後的銀彈被作為機密機體由「畢斯特財團」旗下安納海姆下屬企業管理,專門用來保護畢斯特財團核心所在地——「工業七號」,並在聯邦宇宙軍重建企劃的「UC計劃」中,作為「RX-0獨角獸鋼彈」模擬戰的對手,用以測試獨角獸鋼彈的性能。雖說是模擬戰,但由於銀彈的機師對獨角獸鋼彈心存不滿而故意使用了實彈。結果在數量佔優的情況下,被「NT-D系統」下獨角獸鋼彈僅以徒手擊破,成為UC計劃的犧牲品。

    此外,另有一台銀彈由「賈爾·張」駕駛,在「弗爾·伏朗托」駕駛「NZ-999新吉翁號」攻入工業七號企圖搶奪「拉普拉斯之盒」時出擊阻擊新吉翁號,但由於性能的巨大差異而被大破,但也為「巴納吉·林克斯」坐上獨角獸鋼彈爭取了時間。

  • 拜亞藍·特裝型
    バイアラン・カスタム

    • Height20.6 m
    • Weight38.9 t
    • Pilotディエス・ロビン(ドナ・スター), ビア・キャトリエム

    型號:RX-160S

    在「格利普斯戰役(グリプス戦役)」中,由迪坦斯(ティターンズ)所開發的 RX-160 拜亞蘭(バイアラン) 殘存機體所改良而成的技術試驗機。

    本機的開發目的是為了延長其於大氣圈內單機飛行的時間,因此針對各部位的推進器進行強化,並追加了推進燃料槽(プロペラントタンク)等改裝。

    雖然其出身自迪坦斯這個為人詬病的組織,但本機憑藉其稀有而優異的性能,仍被重新賦予價值,再次於地球的天空中展開機動飛行。

  • 里歇爾(隊長機)
    リゼル(隊長機)

    • Height20.5 m
    • Weight28.1 t
    • Pilotリディ・マーセナス

    型號:RGZ-95C

    里歇爾(リゼル)指揮官機規格。與一般機相比,其背包部分的造型有所不同,並且標準配備高火力的「大型光束加農砲(Mega Beam Launcher)」。

  • 里歇爾C型
    リゼルC型

    • Height20.5 m
    • Weight27 t
    • Pilotノーム・バシリコック, スリーアローズ隊

    型號:RGZ-95C

    配備於雷比爾將軍號(ゼネラル・レビル)上的里歇爾(リゼル),全數機體皆已進行回歸原始性能的強化調整。

    原本作為量產型、設計上針對大眾駕駛需求所設定的推力限制器上限已被解除,並同步強化機體骨架,使其回復至里歇爾所具備的真正機體性能水準。

  • 吉拉·祖魯
    ギラ・ズ-ル

    • Height20 m
    • Weight55.2 t
    • Pilotサボア, ギルボア・サント, クワニ, アイバン

    型號:AMS-129

    這是一款由安納海姆電子公司所開發、旨在取代 AMS-119 基拉・多卡(ギラ・ドーガ),作為新吉翁軍下一代主力量產型機動戰士(MS)的機體。

    整體設計承襲了典型的吉翁風格,並在手腕與胸口等部位加上了「帶袖的(袖付き)」的象徵性標記,呼應所屬勢力的名稱來源。
    此外,根據所屬部隊與駕駛員階級的不同,其機體上的袖口裝飾圖樣或肩部尖刺造型也會有所變化。

  • 吉拉·祖魯(安傑洛·梭裴專用機)
    ギラ・ズ-ル(アンジェロ・ザウパー専用機)

    • Height20 m
    • Weight61.4 t
    • Pilotアンジェロ・ザウパー

    型號:AMS-129

    屬於「弗爾·伏朗託」的親衛隊隊長——「安傑洛·梭裴」少尉的專用「AMS-129吉拉·祖魯(親衛隊樣式)」。 塗裝為其個人傾向的紫羅蘭色,並對肩部和腿部的裝甲做了修改,並配備了一個更大的背部燃料艙,提供了更高的推力和更長的行動時間。 於OVA第3集在「魯姆戰役遺址」附近的戰鬥中被「RX-0獨角獸鋼彈」重創,後被改修成「YAMS-132羅森·祖魯」。

  • 羅森·祖魯
    ローゼン・ズール

    • Height25.2 m
    • Weight76.2 t
    • Pilotアンジェロ・ザウパー

    型號:YAMS-132

    這是一台將過去由阿克西斯新吉翁所運用的 AMX-103 悍馬·悍馬(ハンマ・ハンマ) 的概念進一步昇華,並以 AMS-129 吉拉・祖魯(ギラ・ズール) 為基礎所開發的試作型機動戰士(MS)。

    其雙臂內建有三連裝高功率米加粒子砲(メガ粒子砲),並作為名為「因克姆(インコム)」的準精神感應兵裝(準サイコミュ兵装)運作,
可以從本體分離,並透過有線方式進行遠距離遙控攻擊。

  • 傑·祖魯
    ゼー・ズール

    • Height20.3 m
    • Weight42.8 t
    • Pilotアヴリル・ゼック, テッセラ・マッセラ

    型號:AMS-129M

    這台機體是以「AMS-129 吉拉·祖魯」為基礎改修而成的水陸兩棲型MS,在保留吉拉·祖魯通用骨架的基礎上,透過追加水中戰用部件以達成水中運用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讓吉拉·祖魯「穿上潛水服」的概念機體。

    本機背部裝備了潛浮水箱作為潛水時的浮力與穩定支援系統,後方則加裝了噴射推進背包與水流噴射推進器,使其無論在水面或水下皆能獲得充足推力。腳掌部分則安裝了水中專用腳蹼,用以提升水中推進效率。這些潛水裝備的加持,使本機在水中表現可媲美獨立開發的水中專用機體;而在登陸後,只需拆除水戰裝備,即可恢復良好的陸地機動性,具備相當高的靈活性與實用性。

    作為一種折衷式的設計,此機成功挖掘了吉拉·祖魯的衍生潛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兼顧一定水陸兩棲作戰能力。雖然在整體性能上稱不上優異,但對付地球聯邦軍那些仍在使用服役超過17年的「RAG-79 水中型吉姆」機體,仍綽綽有餘。

    在U.C.0096年的「拉普拉斯之爭」中,本機由「帶袖的」部隊投入實戰,曾有兩架傑·祖魯協同「AMA-X7 尚布羅」一同襲擊聯邦軍達卡爾,造成守備部隊重大損失。此外,在「特林頓基地」戰役中也有兩台同型機參戰,但最終被「RX-160S 拜亞藍特裝型」重創。

  • 尚布羅
    シャンブロ

    • Height31.8 m
    • Weight283.9 t
    • Pilotロニ・ガーベイ

    型號:AMA-X7

    這是一台由「帶袖的」所委託、交由有「杜拜之末裔」之稱的「賈維一族」族長——馬哈迪·賈維,透過其旗下企業「賈維企業」所開發的新型可變MA。機體的設計參考了吉翁過去所留下的MA開發思想,具備濃厚的傳統MA技術血統。

    其頭部設計採用了「MA-06 瓦爾·瓦洛」的氣密式流線型樣式,並將雷射通訊天線改為魚鰭狀,以降低在水中行進時的流體阻力。機體沿用了「MA-05 系列」的可變遮蓋結構,能在水下巡航模式中閉合軌道探測器的安全罩,以減少水壓對機體的損害。頭部亦採用來自「AMA-01X 傑姆魯·芬」的連接管設計,藉由收納式機械連接管與軀幹相連,在需要時可收縮讓頭部直接與軀幹接合,不僅降低高速潛航時的阻力,也提升了可動性與防禦力。

    駕駛系統起初採用新吉翁所使用的TMA操作系統,並延續了傳統MA常見的複座式駕駛艙設計。為提升實戰效率,袖章軍團提供了當時僅有少數高端機體使用的精神感應骨架技術,進一步開發出配置塞可繆系統的全新複座駕駛艙。由於賈維一族擁有顯著的新人類特質,在塞可繆骨架的輔助下,其操作能力、武器反應速度、敵方探知能力與防禦反應都有大幅提升。此外,機體也支援以特殊操縱桿進行聯動式微控,即便人手減少,仍能維持高效運作。

    推進系統方面,本機整合了熱核氣墊噴射發動機、超導磁流體水流發動機(Magneto Hydro Dynamics)、以及米諾夫斯基懸浮系統三種動力技術的優點,使其不論在水中還是陸地上皆擁有極高的機動性與極低的運作噪音,與其龐大體型形成強烈反差。

    在探測能力上,機體配備了米諾夫斯基粒子探測器與可變深度聲納系統(Variable Depth Sonar)。得益於超導磁流體技術的應用,聲納探測距離擴展至240公里,遠超聯邦現役潛艦如「朱諾」等級別的標準。即便是陸上作戰,機體亦保有高達12,800公尺的偵測範圍。由於其在潛航時展現出的優秀探測能力與隱蔽性,聯邦軍對其給予了「海底幽靈」的稱號。

  • 擬·阿卡瑪
    ネェル・アーガマ

    • Height380 m
    • Pilotオットー・ミタス

    U.C.0088年的「第一次新吉翁戰爭」時由外圍組織幽谷以"阿卡瑪號"為基礎建造的改良型艦艇,戰後由聯邦軍接收並進行改造,成為屬於的「隆德·貝爾」的突擊登陸艦。 由於不存在同型艦導致缺少互換性,難以運用與維修,主要是以單艦出擊。

  • 拜亞藍·特裝型2號機
    バイアラン・カスタム 02

    • Height20.6 m
    • Weight40.2 t
    • Pilotリディ・マーセナス

    以名為「使用即存技術提高MS單機滯空能力計劃」包裝,實則「拜亞藍特改計劃」主要分成兩部分執行。除通過現有技術和收羅「迪坦斯」的殘餘MS部件來恢復已經廢棄久遠的「RX-160拜亞藍」實戰能力的「RX-160S拜亞藍特裝型1號機」外,真正意義上的完成型是在獲得數據反饋後再度改造的2號機。也就是說,與1號機僅僅恢復性能不同,2號機則要真正的獲得可以翱翔於天空的能力,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空戰用MS。

    採用普遍的5指結構的機械手,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手持制式武器和進行精密操作。而得益時代進步後得到的新部件,該機與1號機一樣恪守聯邦軍高層指示,改用了聯邦MS的複合式傳感器,傳感器探測範圍擴展達11200公尺。機體駕艙替換為人機界面更為友好的「94式飛行艇」的駕駛艙。而重新布局的噴射輔助機構,使本機在空間機動性上的安定性較拜亞藍大幅提高。 修改中還應用了「ORX-005加普蘭」那樣的專門進行超高空飛行的技術,MA形態下能在機體末端選擇搭載大型推進器,然後打上到甚至地球靜止軌道的超高高度執行截擊降下目標任務,而通常此時的降下目標是非常軟弱無力的。

    U.C.0096年,為營救「米內瓦·拉歐·薩比」和為同胞復仇而突然聚集的殘黨強襲「特林頓基地」時,2號機依然處於裝配階段,連行走都無法進行。而真正等到其第一次登場則是在之後的「澳大利亞」沿海殘黨基地掃討作戰中。

    由於特林頓基地遭到殘黨死士版的強襲,造成戰力的大量損失,澳洲聯邦軍的防衛圈和巡航範圍被迫大幅度縮小。同時,以海盜模式游弋的殘黨則在不斷猖獗得進犯。在確定充分發揮本機性能的「一擊脫離」戰術後,該機首次獲得出擊許可,機師為1號機原測試機師——「比亞·加特列姆」少尉;而根據另一項公式度不明的殘存記錄,一度作為降下地球大氣圈內的「隆德·貝爾」部隊旗艦「拉·凱拉姆」的補充戰力而正式配備入列。配屬於同艦搭乘的「利迪·馬瑟納斯」少尉

    有參加同年發生的公國軍殘黨的鎮壓任務。當時的機體塗裝與特林頓基地的藍白配色不同,採用了類似「MSN-001A1 德爾塔+」的暗灰塗裝,貌似這也是機師的要求。

  • 銀彈感應炮測試型
    シルヴァ・バレト(ファンネル試験型)

    • Height22.2 m
    • Weight35.2 t
    • Pilot--

    在當初改造「AMX-014杜班·烏爾夫」時,改造得來的第一台「ARX-014銀彈」被作為聯邦制式感應炮的開發平台,被編號為「ARX-014P銀彈感應炮測試型」。 作為感應炮試驗機的該機搭載了大型有線式感應炮,這種有線式大型感應炮是在銀彈原有的準塞可繆武器有線製禦砲的基礎上開發,結合聯邦本身已經成型的MEGA粒子發生器的技術完成的,是之後在「MSN-001X德爾塔鋼彈改」上所運用的試作型飛翼感應炮的前身,並在其後的「NITRO系統」中得以使得普通OT也能夠使用飛翼感應炮這樣需要NT才能驅動的武裝。而這項技術也大大促進了聯邦塞可謬系統的發展,並最終使得「RX-93 ν鋼彈」的「飛翼感應炮」得以順利開發。

  • 改良型巴烏
    リバウ

    • Height19.6 m
    • Weight40.4 t
    • Pilotルガー・ルウ

    「新吉翁」以「AMX-107巴烏」為主力機而改造而成的「精神感應骨架」搭載機。替換時顯得相對簡易,以致在MS形態下本機和原機的工業設計相差無幾。 而在MA形態下,也維持具有類似「MSZ-010 ZZ鋼彈」同樣的分離牽引模式變形機構,「巴烏攻擊者」和「巴烏瘋狂者」兩個飛行單元由於使用了精神感應骨架分離、對接變得更加高效和精準。 在U.C.0095年12月3日,本機被拍攝到突然在暗礁地區進行對抗試驗時遭遇「RX-0獨角獸鋼彈2號機報喪女妖」與「RX-0獨角獸鋼彈3號機邪凰」。由於性能和數量差異,僅僅在引發邪凰暴走後即被擊破,行方不明。而根據「袖章軍團」的不確切信息表示,本機的機師最後關頭,以巴烏攻擊者的形態脫出,並順利返回接應的船團,可以說即有機體性能的優勢也得益於機師技術高超。

  • 裘亞凱
    ジュアッグ

    • Height17.4 m
    • Weight137.3 t
    • Pilotキョゴ

    型號:MSM-04G

    《MSV》中新增了詳細的設定,之後也在動畫版《機動戰士鋼彈UC》中登場。由カトキハジメ重新繪製設定圖,但大致沿襲了原始設計。

    本機是基於「亞凱」(アッガイ)的試作過程中誕生的設計,並轉用為重火砲型機體。其特徵包括從雙前臂伸出的各三根砲管,以及形似鏡頭的扁平頭部,並帶有如同大象鼻子般延伸的排熱導管兼作動肢。

    雖然外觀不同,但內部結構與「亞凱」(アッガイ)幾乎相同。由於內藏火器的增加導致機體大型化,水密性也因此進一步提升。考量到任務需求,需具備強行突破的可能性,因此本機擁有與「葛克」相匹敵的裝甲與質量,能夠抵抗一定程度的攻擊,展現出極高的堅固性。雖然本機被歸類為水陸兩用MS,但並未設計為專門用於水中戰鬥的機體,而是一款具備水中航行能力的陸戰機體,適合於濕地作戰。機體背部配備專用的水中航行用推進背包,足底則配備與其他吉翁公國軍水陸兩用MS(機動戰士)相同的螺旋槳式推進裝置。

    本機的缺點包括因重量增加導致的機動性下降,以及單眼視野狹窄。本機並無參與過實戰的記錄,生產數量也不明確。機體配色與「亞克凱」(アッグガイ)幾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