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本作的主要戰艦,總長333米,擁有999名船員(男女比例約為7:3)。其識別號為BBY-01。在卡米拉斯一方,它也被稱為「特隆之艦」。
配備波動引擎的人類首艘恆星際航行宇宙船——宇宙戰艦大和號。其偉大航海的使命無非是將來自伊斯坎達爾的行星再生系統〈宇宙重生系統〉帶回地球。抵達伊斯坎達爾只是這一使命的中途站。經過改裝後,戰艦大和號本身成為了〈宇宙重生系統〉。
眼前等待的是回程地球的16萬8000光年的旅程。雖然與加米拉斯之間已經簽訂了暫時的和平協議,但這段歸途本應是平靜的……。
是本作的主要戰艦,總長333米,擁有999名船員(男女比例約為7:3)。其識別號為BBY-01。在卡米拉斯一方,它也被稱為「特隆之艦」。
配備波動引擎的人類首艘恆星際航行宇宙船——宇宙戰艦大和號。其偉大航海的使命無非是將來自伊斯坎達爾的行星再生系統〈宇宙重生系統〉帶回地球。抵達伊斯坎達爾只是這一使命的中途站。經過改裝後,戰艦大和號本身成為了〈宇宙重生系統〉。
眼前等待的是回程地球的16萬8000光年的旅程。雖然與加米拉斯之間已經簽訂了暫時的和平協議,但這段歸途本應是平靜的……。
這是舊款的沖田艦,總長205米,識別號為BBS-555。艦長是修山南,在「メ」號作戰中,沖田十三宙將作為第一艦隊的旗艦,擔任艦隊指揮官。包括霧島在內,總共有8艘同型艦存在,但到了2199年1月,它成為唯一尚存的金剛型宇宙戰艦。
這是本作中的新設定宇宙巡洋艦,總長152米,識別號為CAS-707。存在著多艘同型艦。
在2191年與加米拉斯相遇時,它在島大吾艦長的指揮下擔任日本艦隊的先遣艦,但最終被擊沉,成為加米拉斯戰爭中的第一艘沉沒的艦艇。同型艦在2199年的「メ」號作戰中參與,但全部被擊沉。
舊「雪風」號,艦長80米,識別編號DDS-117。同型艦多艘,「雪風」號為第三艘。這艘艦由古代進的兄長古代守擔任艦長,在「メ號作戰」中擔任先遣艦。在撤退時,雪風號似乎因殿後而爆炸沉沒,但後來古代進在土星附近的恩克拉多斯冰原上發現了墜落的殘骸,並告訴沖田艦長雪風號上沒有生還者。
在「メ號作戰」中,雪風號是參與的地球艦艇中唯一擊沉了加米拉斯艦的艦艇。這是因為當時剛剛開發成功並後來裝載在大和號上的試製空間魚雷,當時僅裝載在雪風號上。
大和號載機。搭載數量為2架。全長16.9米。 全領域制空戰鬥機。
古代稱為「零」,沖田稱為「零式(れいしき)」。
這是一艘為行星探測開發的特殊艇,通稱〈鸛(コウノトリ)〉,以備用機的名義搭載並管理在宇宙戰艦大和號上。它被安置在艦底部圓頂內(第三艦橋前方)的高壓適應機庫中,其存在除了少數船員外鮮為人知。
這艘探測艇可搭載5名成員,並配有一個自主式艦載分析單元(AU-09)。它能從宇宙空間降落到行星表面,自由地在空中、陸地和水下行動,能夠進行長期的探測活動。
與一般的航宙機不同,其開發概念完全是為行星探測設計的船舶(航宙艇),但其堅固的艇體配備了飛行用主翼、地上行駛用的車輪和潛水功能,可謂是一種多功能車輛。駕駛席由強化透明罩覆蓋,並有防滾架保護。
可變收納式車輪能根據地面狀況調整胎紋,六輪驅動提供了高效的不整地通過性能。折疊式主翼配備多用途單元,可裝載觀測感應器和清除障礙物的火器等各種裝備。
全長 15.9m,寬度 6.8m。
聯合國地上軍/極東方面空間戰鬥群/亞技廠成功開發並量產的戰鬥攻擊機。本機最初是作為地球絕對防禦圈防衛用的局地戰鬥機開發的,但因【大和計畫】的提案,聯合國宇宙海軍將其作為艦載機採用。
全長 19.5m。
聯合國宇宙海軍運用的雙臂型尾翼多用途運輸機。其主翼配備了可旋轉90度的引擎,能進行垂直起降,並用於運輸戰鬥員、物資以及反潛哨戒任務。機體中央的可拆卸式貨櫃能最多容納24名標準裝備的戰鬥員(空間隙兵)。
舊版德斯拉(デスラー)艦。全長638米。艦長是哈爾茨·萊克特(ハルツ・レクター)上校。
相較於舊版的德斯拉艦,它具有更大尺寸和寬闊艦寬的外殼單元,並連接一個核心艦艇作為控制單元。艦首裝備了德斯拉砲,此外,艦體上方還有一個用於發射加米洛伊德的開口部。 在正常情況下,它通常連接到第二巴雷拉斯中央區域的特殊砲架上。
基於舊版多米拉斯3的設計的戰艦。總長730米。被稱為"超弩級戰艦"。
這是在海軍元帥赫爾姆·澤利克的領導下建造的一艘最先進的重裝甲艦,總共有三艘同型艦。
一號艦,以紅色為主題的澤利克專用艦。艦長是巴希布·班德貝爾准將。
舊版的 "ドメラーズ3世"。三號艦,灰色的多梅爾(ドメル)專用艦。艦長是維姆·海德倫(ヴェム・ハイデルン)上校。
它是銀河方面軍艦隊的旗艦,後來成為多梅爾機動部隊在七彩星團海戰中的旗艦。"III世" 的艦名是由於它承襲了過去三代多梅爾的艦艇的名稱。在七彩星團海戰中,它在與大和艦的激戰中最終被擊沉。
這是一艘具備單獨長期作戰能力的[戰鬥航宙母艦],兼具戰艦和航空母艦的特性,適合進行情報收集、未開拓地探測以及破壞敵方補給線等戰鬥行動。艦橋為中心的戰鬥用結構物下方設有全通式飛行甲板,此外該甲板還配備了隱蔽式的砲戰甲板。
擔任多梅爾機動部隊第二航空母艦的多層式航宙母艦。在[七色星團海戰]中勉強避免了沉沒,並收容了同樣受損的空間重型轟炸機DBG88加爾特(ガルント),成功脫離戰鬥宙域。
全長 160m。
二等航宙裝甲艦。在加米拉斯艦艇中建造數量最多。
在地球方面被分類為《驅逐艦》。以雷擊戰為主的艦艇,具有高機動性,像蚊子一樣襲擊地球艦隊。
舊高速空母。全長383.8米,全幅291.3米,全高50米。「空母」。
這是加米拉斯中罕見的圓盤型空母。艦底部新增了光束炮,用於進行對地攻擊。
全長 283m。
二等航宙裝甲艦中最大級的艦。在地球方面被分類為《巡洋戰艦》。
裝備三聯裝陽電子加農砲塔,擁有強大的攻擊力。
艦後部配備了格納庫,除了內火艇外,還具備艦載機搭載能力。
全長 144m。
不僅能在一般的宇宙空間中進行作戰行動,還能往返和航行於異次元空間的特殊戰鬥艦艇。艦長是沃爾夫·弗拉肯。
在一般空間中使用與其他加米拉斯艦艇相同的波動推進(ゲシュ=タム機関)進行航行,但在進行次元潛航時會切換至亞空間推進(ゲシュ=ヴァール機関)。 為了抑制異次元空間中的推進能量波費,艦艇裝備了多次元位相壓艙槽以抑制其流出,並利用其轉用來控制艦體的浮上和沉降。 此外,次元潛航時間為最高軍事機密,未予公開。
從第二巴雷拉斯分離出的德烏斯拉二世,作為航宙戰鬥艦在作戰行動時的管制單位。它兼任德斯勒總統的指揮艦及總統府的緊急逃生艦。當裝備上德斯勒砲在內的武裝單位及主機關後,德烏斯拉二世才會作為波動砲搭載艦發揮作用。
全長 550m。
這是一艘裝備了特殊武器〈火焰直擊炮〉的重戰鬥艦,該武器能將強大的能量火線進行空間傳送,從而在對方射程外進行超遠程砲擊。艦首配有的大炮塔(五聯裝大口徑徹甲炮塔)利用火焰直擊炮的破碎能量轉化為強大的火器,用於對付不需要空間傳送射擊的遠距離目標。此外,砲塔基部前方集中了九具魚雷發射管,展示了加特蘭蒂斯軍最具凶暴性的艦型。
本艦還具備航空戰艦的功能,中央部後方配備了V字形飛行甲板,可搭載12架攻擊機。
全長:334m。
這是加特蘭蒂斯(ガトランティス)機動部隊的主力空母。艦體上部結構的凹陷中央部分是飛行甲板,其兩側是艦載機的格納區,有著獨特的設計。升降機在左右兩側的格納庫內各配置了兩座,飛行甲板的中央後方還配置了一個大型機用的升降機。
飛行甲板區域的上下表面裝備了主砲、副砲和對空砲,區域前部的兩側則裝備了導彈發射管,使其具備了作為[打擊型]的高攻擊力。
全長 16.2m。
這是加特蘭蒂斯各種艦艇上運用的主力攻擊機。由正副駕駛和雷擊手共三人操作。
機體上方裝有旋轉式光束機關槍塔(速射輪胴槍塔)。機體前部固定裝備了八挺機關槍。機體下方可以懸掛六枚空對空導彈或者對艦用的大型導彈。
全長:240m。
這是加特蘭蒂斯航宙艦隊的中核巡洋艦,雖然重武裝但速度很快。除了裝備多個速射輪胴砲塔外,艦橋基部的兩舷還配備了共計10具導彈發射管。
此外,還有一種在大幅前突的艦首部裝備超大型導彈的[雷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