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機體列表
宇宙戰士/宇宙戦士バルディオス

共收錄 4 台機體。
  • 巴爾迪歐斯
    バルディオス

    • Height100 m
    • Weight900 t
    • Pilotマリン・レイガン, ジェミー・星野ㄝ, ジャック・オリバー

    在克茵士丹博士主導之下由青雲號(パルサバーン)、陽光號(キャタレンジャー) 與改造後的巴羅沙邦號(パルサバーン)組合而成的巨大機器人。可藉由巴羅沙邦號(パルサ。バーン)獨有的航行能力進入、脫離亞空間並能滯留其內5分鐘進行作戰;更在第24集中因受損而順勢施加強化而獲得大幅的提升。

  • 巴羅沙邦
    パルサバーン(パルサ・バーン)

    • Weight400 t
    • Pilotマリン・レイガン

    全長 50m。

    由雷鋼博士(レイガン博士)所開發,具備航行於亞空間能力的宇宙戰鬥機,集結了S-1星的尖端科學技術。動力來源為帕爾薩光束(パルサ・ビーム)。基本為單人座設計,但駕駛艙空間相當寬敞,剩餘空間可用來搭載被救援人員或俘虜。

    在第4話中,經過昆西坦博士(クィンシュタイン博士)的改造後升級為「新巴羅沙邦(ニュー・パルサバーン)」,並同時具備與巴爾迪歐斯(バルディオス)合體的功能,構成巴爾迪歐斯的腰部以上部分。改造後雖然性能已不同,仍沿用「巴羅沙邦(パルサバーン)」這一名稱作為便宜稱呼。

    如上述所述,無論是亞空間航行還是與本體合體,都不可或缺地需要馬林(マリン)的操縱或存在作為核心依據。作為證據,在劇場版中由迪波特(デビット)作為馬林替代駕駛時,就未能成功完成能量充填(チャージアップ)。昆西坦博士對本機的分析,也讓地球方的機械科學水準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 青雲號
    バルディプライズ(バルディ・プライズ)

    • Pilotジャック・オリバー

    通稱「原子力航空母艦(原子力空母)」。由BFS(ブルーフィクサー・システム)最初開發的戰鬥機械,設計上以在海上發揮最高戰鬥能力為目標,但同樣也具備在宇宙空間與空中作戰的能力。配備有寬敞的雙座式駕駛艙,在前線戰鬥中同時兼具作戰指揮中心的功能。

    故事初期曾在月面上發現馬林(マリン)與巴羅沙邦(パルサバーン),並將其帶回地球。於第4話與陽光號(キャタレンジャー)一同接受改造,取得與巴爾迪歐斯(バルディオス)合體的機能。駕駛員為傑克·歐利瑪(ジャック・オリバー),合體後構成巴爾迪歐斯的右腳部分。

  • 陽光號
    キャタレンジャー

    • Weight250 t
    • Pilot北斗雷太

    全長 25m。

    FS 所開發的陸戰型機體,外觀類似戰車。由於採用了「預設系統(プリセットシステム)」,能事先登錄操縱資訊,是三大主力機體中操縱最為容易的一台。駕駛員為北斗雷太。配備有無限軌道(履帶),同時也具備空中、宇宙空間與海中戰鬥的能力。合體後構成巴爾迪歐斯(バルディオス)的左腳。

    在電視動畫版中,於未製作的第38話劇情中,本機遭受斯皮利特加特勒II(スピリットガットラーII)的集中攻擊而嚴重損毀,最終與為國捐軀的雷太一同於大氣層中燃盡。值得一提的是,唯獨本機在官方設定中並無命名或表記上的差異或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