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號:ZGMF-X10A
煌所駕駛的札夫特軍製MS。其動力並非以往的電池系統,而是核子引擎。由於配備「反中子干擾器」,使得電源供應量接近無限,因此PS裝甲不會失效。它的背部設有光束炮,腰際有磁軌砲,此等大口徑武器各有兩門,力量堪稱無敵。
型號:ZGMF-X10A
煌所駕駛的札夫特軍製MS。其動力並非以往的電池系統,而是核子引擎。由於配備「反中子干擾器」,使得電源供應量接近無限,因此PS裝甲不會失效。它的背部設有光束炮,腰際有磁軌砲,此等大口徑武器各有兩門,力量堪稱無敵。
型號:ZGMF-X09A
札夫特軍以搶奪得來的GAT系列資料為基礎,進而製造的的最強MS。是自由鋼彈的兄弟機。與自由鋼彈同樣配備了反中子干擾器,具有能恆久運作的PS裝甲,以及刺猬般的火器,堪稱是最強MS。
型號:GAT-X105
煌的愛機,可以換裝為標準的中程太空戰規格、配備長程砲火的砲擊戰規格,以及持拿實體劍的近接戰規格等三種裝備,是一架全能的機體。
最初期開發的兵裝之一,非常單純的近接格鬥戰用攻擊者背包。「槍劍」15.78m對艦刀,鐳射、實體刃複合對艦刀,刀身長度接近機體高度,可輕鬆切開戰艦與MS的裝甲。即便沒有產生光束刃,刀背部分的銳利度也能作為實體刃發揮,在無法使用光束的水中是貴重的戰力。「米達斯刀」光束迴旋鏢安裝於左肩裝甲,內部和光束軍刀同樣系統,搭載了大容量的電容器,脫離機體獨立飛行中也能保持著光束刃飛翔,以弧形劃出獨特的軌道並切斷軌道上的標的,並回到手中。左腕裝有火箭推進式的錨「鐵戰車」,連結著強化高分子纜線,前端可展開爪捕捉目標,或者破壞也是可能的。纜線的捲線盤施作了對光束塗層,有著作為防盾使用的機能。
最初期開發的兵裝之一,特化遠距離砲擊戰的攻擊者背包。擁有最強的火力,但也是背包中耗電最劇烈的,又是相對重裝備,並不適於要求機動性的局面。全長約20公尺的大型光束砲320mm超高脈衝砲「炎神」,通過生成、放射高壓縮狀態下的臨界電漿能量作為微秒級爆發衝擊,威力達到足以將太空殖民地破壞的程度。能量消耗率很高,連接外部電源的話可進行高速連射,單機使用則不適合長時間戰鬥。右肩著裝的複合兵裝倉安裝了大口徑的120mm對艦火神砲,冠上了對艦之名,威力可輕鬆擊落MS。還有一組二連裝的350mm發射器,可射出誘導彈、無誘導彈兩種彈頭。
型號:GAT-X102
決鬥鋼彈出廠時,是X100系中最為標準、同時也是最早完成的一機,只有CIWS、步槍、光束軍刀及盾牌。作為X系列原型機,設計以應對聯合軍各種武器為前提,故此掌心設有供電插槽,武器透過插槽供電,因此使發射時間較內置電源武器更長。
型號:GAT-X103
以進行長程砲擊戰為主的機體。配備了線性磁軌砲和高能源步槍各一門,可以從敵方的射程範圍外攻擊目標。
型號:GAT-X207
以動作敏捷為主的機體,主要用於地面近距離格鬥戰。此外,配備了可讓機體在一定時間內透明化,連雷達也探測不出來的特殊裝備。
型號:GAT-X303
阿斯蘭的愛機,在太空和空中均具備出色高速戰鬥能力的機體,特徵是可以變形為MA,因此其骨架構造與其餘四架鋼彈有根本上的不同。
型號:GAT-X131
由於TP裝甲的採用,伴隨之的是剩餘電力大半回到火器使用而以砲戰為重點的機體,因多處於視野遼闊之後方,故以火力支援為其得意之特性同時亦有作為指揮官機的側面。另一方面,本機不具備單獨飛行能力,無法長時間滯留空中,各部位的推進器可支持在地表和水面上的行進,又因總重量低於兩台兄弟機,常與侵略鋼彈共同戰鬥,乘於其背上強行空中戰,彷如一座砲台。
型號:GAT-X252
本機以對敵地的閃電侵攻為概念,裝備了令實體彈無力化的TP裝甲,以及屈折、偏向光束的特殊兵裝「能量偏向裝甲」,以近乎無敵的防禦力為傲。並搭載了與長距離砲擊→突擊→白兵戰逐步配合強襲的裝備,誘導等離子砲用於長距離敵軍的漸減,中距離可活用電磁砲的速射性能進行壓制戰,白兵戰則驅使大鐮在近接戰鬥中確實將敵機擊破。另外,背部的圓盤型背包有著強大推進力可發揮即便大氣圈內也很優秀的航空能力,水中戰亦可對應;背包披覆上半身時為高速強襲型態,透過MS型態的使用,實現了突擊→白兵戰的快速切換。值得一提的是內藏於圓盤型背包前端的高出力光束砲,透過背包兩側電磁砲身設置的磁場發生器干涉,光束軌道出現會自行偏向;但是一次發射的彈道彎曲只有一個方向,可追尾正確的敵人卻無法精密誘導。
型號:GAT-X370
本機背上的大型可變翼展開時變形為猛禽般的飛行型MA,但和基本上宇宙空間用的神盾鋼彈不同,主要考慮到大氣圈內運用,外觀像是人面鳥(Harpy),不過一擊離脫的基本戰法並沒有改變;以MA的機動性攪亂敵人並接近之,瞬時變形為MS給予打擊,再變形為MA迅速離脫。為了抑制電力消費,本機採用了PS裝甲的省電力型TP裝甲,武裝面也將光束兵器的裝備縮減至必要的最小限度,令本機有足夠剩餘推進力當作MS用運輸機運用,常作為瘟神鋼彈的載具共同戰鬥。本機的另一大特色是裝備了類似晨星的質量兵器「破碎球」,內藏控制軌道的推進器,高速叩擊下通常裝甲的MS也可能被一擊破壞;連接球體與機體的部分是施有對光束塗料的高分子線,360度高速迴旋時可抵擋敵人的攻擊。
型號:MBF-02
C.E.71年4月17日後,在同神盾鋼彈決鬥中大破的GAT-X105 攻擊鋼彈流入歐普,歐普的國營軍工企業「摩根雷堤社」於修復攻擊鋼彈之際,不但取得了包含PS裝甲在內的各種資料,亦製造了各部位的預備部件。6月16日,位於淤能碁呂島的軍事設施在地球聯合軍的侵攻作戰下自爆,在此之前草薙號逃離歐普並將零件運往宇宙,用了約一個月時間在艦內組裝完成並進行調整,正式建造出本機,性能完全高於攻擊鋼彈的新銳機種。
型號:TMF/A-802
是札夫特軍所開發的地上用MS。考慮到在地球重力下作戰的安定性需要,使用了獸型的四足步行機構,也裝備了平地行走用履帶,與人型MS相比在沙漠和冰原地區的機動性要更勝許多。然而,由於機動力和火力均是優先考慮進行正面攻擊的,因此裝甲也集中在機體前面,無法有效防範針對腹部的攻擊,對於仰倒情況下的應對也沒什麼好辦法。由於武器必須在重力條件下使用,所以巴庫的前期型僅能在背部炮塔安裝二聯裝450mm電磁軌道炮或是十三連裝400mm飛彈發射器兩種武器,且戰鬥中無法更換,只能預先根據戰術來選擇安裝使用哪一種武器。通過「鋼彈強奪作戰」獲取光束軍刀的技術之後,技術人員對巴庫進行了改修,主要是在口部加裝了雙向光束軍刀,這種改修型被稱為後期型巴庫。由於光束軍刀的設置,使巴庫的戰術豐富性大為提高。後期型巴庫優先配給了位於非洲沙漠的渥特菲德隊,以更換其所使用的前期型。由於巴庫的活躍,令降落初期不擅長地面戰的大天使號大吃苦頭,不過巴庫最終還是敗給了爆發了SEED能力的煌所駕駛的攻擊鋼彈。
型號:ZGMF-X13A
札夫特利用從地球聯合軍強奪而來的四部G兵器的資料,並導入P.L.A.N.T.自身的最新技術所開發出酷似G兵器的新型機,是應用了核引擎、小型光束兵器和PS裝甲的先進機體。 本機亦搭載了中子干擾消除器,以核能驅動,因此除非核原料耗盡,否則本機的能源供應理論上是半永久狀態。
身為大戰中第一台正式把無線誘導型光束兵器「龍騎兵系統」投入實戰的MS,十一支突擊光束機動砲脫離本機後可依駕駛員的意志進行全方位攻擊。
此外機體OS亦安裝最新系統「G.U.N.D.A.M.COMPLEX」以提升操控靈敏度,因設定為砲擊型,因此全機披上重裝甲。 雖然天帝鋼彈在第二次雅金·杜威攻防戰最後被「創世紀」消滅,但本機還是被評為C.E.71年最強的MS,其龍騎兵系統在戰後評為最優秀的武器。
型號:ZGMF-1017
札夫特量產型MS,C.E.65年,P.L.A.N.T.的軍事組織札夫特成立後,第一款MS—— YMF-01B 原型基恩於C.E.67年問世。在C.E.69年11月3日,在P.L.A.N.T.與地球聯合的對立期間,由P.L.A.N.T.的國營軍事設計局的阿西莫夫設計局、海萊因設計局、麥烏斯軍事工社在YMF-01B 原型基恩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並共同開發出札夫特的第一代泛用量產型MS——ZGMF-1017 基恩而對其機體進行量產。在驗證了機動戰士在戰場上的作用後,為應對各種作戰需要,札夫特陸續將基恩改良為不同型態的機種,有更快速的高機動型、沙漠戰仕樣、用於水中搜查巡邏的WASP、適於偵察和狙擊任務的長距離強行偵察複座型。
基恩的常規武裝為一門MMI-M8A3型76mm重突擊機槍和一柄MA-M3型重斬劍。MMI-M8A3型76mm重突擊機槍是基恩的主要射擊武器,有自動和半自動兩種模式,射速快、穩定性高,在與聯合軍MA交戰時能夠對敵機產生極大威脅。重斬劍利用分子加工技術鑄造,雙面開刃,在利用鋒利的刃部對裝甲產生切割破壞的同時,也可利用劍體自身的重量形成嚴重打擊,在地球聯合軍開發出PS裝甲前,重斬劍對於聯合軍機動兵器的裝甲能夠形成非常有效的破壞能力。
型號:ZGMF-515
本機是札夫特以主力量產機ZGMF-1017 基恩為基礎而開發的指揮官專用機體。原本是札夫特軍開發的一款原本預定作為替代ZGMF-1017 基恩的次期主力MS。機體的頭部加長了翎羽式頭部天線,肩部還加裝上了翼狀散熱片,作為基恩的上位機種,提升了推進器的推力並增加了腰部推進器,同時還在機身各處增設了姿勢控制噴嘴,並對手臂和腿部進行了輕量化處理,削減了部分裝甲,使席古的機動性和運動性大為提高,本機的機動力和速度更高;雖然裝備和基恩大致相同,如MA-M4A 重劍和MMI-M7S 76mm 重火力機關槍,但也加上新的M7070 複合盾牌和28mm 火神砲系統。
型號:GAT-01
C.E.70年,為了抗衡札夫特劃時代的革命性兵器「Mobile Suit(簡稱MS,即機動戰士)」,由大西洋聯邦開發,歐普的半國營軍需企業「摩根雷堤社」暗中協助,於資源衛星殖民地「海利歐波里斯」秘密建造代號「G兵器」的GAT-X系列的試作MS。然而C.E.71年1月25日,G兵器五機中有四機遭札夫特部隊強奪,僅存的攻擊鋼彈連同大天使號因「海利歐波里斯」的毀滅而行蹤不明。2月11日哈爾巴頓提督率領的第八艦隊與之合流。在緊接著發生的2月13日第八艦隊覆滅之前,哈爾巴頓提督將攻擊鋼彈的戰鬥資料移交至高層,聯合軍便以此為基礎開發出本機GAT-01 Strike Dagger 攻擊刃。
本機作為地球聯合軍首台量產型MS,主要目的是為了抗衡札夫特的主力量產機ZGMF-1017 基恩,性能極高,擁有與基恩勢均力敵以上的戰鬥力,搭載專門為自然人設計的OS(Operating System,即操作系統)亦是首例。最初MS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位調整者喬治·葛倫發想並公開,作為調整者在宇宙空間中從事各種工事作業的搭乘工具,長年以來在OS的開發上也是調整者設計給調整者使用的。由於調整者的平均體能和智能較高,故其適用的OS亦十分簡單,配合駕駛員自身的能力就足以駕馭MS戰鬥,而一般自然人能做到讓MS順利步行的程度已屬不易。即便是大西洋聯邦秘密開發的五台原型機「G兵器」,其OS也仍處於開發中狀態而過於簡陋,自然人上手不利。而搭載自然人專用OS的本機正是首台能讓自然人也能靈活駕駛的MS,多少破除長久以來調整者認為「自然人無法駕駛MS」的輕視,其歷史意義不言而喻。
型號:MBF-M1
歐普的第一代泛用量產MS,主要由歐普軍士兵駕駛。為確保歐普的自我中立的地位,也確保不讓其它國家攻陷,歐普國必需要有一定數量的軍事武器保護,因此由摩根雷堤社以三台盜取GAT-X(G兵器)系列同樣的技術製造出的異端鋼彈(分別:MBF-P01、MBF-P02和MBF-P03)為基礎開發出MBF-M1 M1異端式。是將集團戰鬥作為運用的第一要義而將多餘裝備捨棄,追求簡略化、機能限定化以及生產性提高。
MBF-M1 M1異端式的背包接口設計沿用了攻擊鋼彈的資料,開發出了類似於攻擊鋼彈翔翼型(Aile)攻擊者背包的推進器。與地球聯合軍的GAT-X系列相同,擁有光束武器。硬體成功開發後,一直停留在操作系統開發。最初使用「海利歐波里斯」設計的測試版作業系統,而經過多次更新也未有很大的進展,只是操縱MS作出基本的活動也很費力。
之後歐普提出以作業系統開發及攻擊鋼彈的戰鬥資料以作為大天使號及攻擊鋼彈的補給交換條件,而大天使號方面亦答應此條件。
型號:ZGMF-LRR704B
肩部和背後分別安裝了雷達碟,還配備了大口徑長程來福槍的特殊基恩。
型號:LCAM-01XA
「大天使號」地球連合軍的大型戰艦,屬於大天使級,也是大天使級的第一號艦、是「主天使號」的姊妹艦。
在《機動戰士鋼彈SEED》中,由於地球聯合軍的MA不敵札夫特的最新型MS,再加上受到「中子干擾器」的影響,無法使用長距離通信和核能,故而令人力和物資都處於優勢的地球軍在戰況陷入了絕對的劣勢中。在此情形下,地球聯合軍其中一主要國家「大西洋聯邦」中部份有識之士和歐普中部份人士聯合,在歐普的摩根雷堤社技術援助下在其資源衛星-「海利歐波里斯」中秘密開發新形的MS-X系列和其支援運用艦-大天使號。
大天使號是由歐普的摩根雷堤社所製造、屬於地球聯合軍的強襲機動特裝艦,因為其外型及經歷諸多猛攻而未遭擊沉的事蹟,擁有「不沉之艦」、「長腿」及「有腳的」等別名。
裝甲是試驗性的積層式裝甲、能把光束攻擊轉變為熱能擴散往全艦、只要散熱系統能跟得上、便不怕光束系攻擊。在攻擊上則有羅安格林陽電子破城炮作為試驗性新兵器。
全長300米的高速戰艦。自由鋼彈和正義鋼彈的專用母艦,本身偏重MS運用,火力並不出色(主武裝為一門高出力連射光束加農和兩門雙管自動近接防禦機關炮、不計其數的大型導彈發射器(設於艦隻的各處)和大量多管自動近接防禦機關炮),在防衛上相當仰仗艦載機。
配備有MS埋入式戰術轟炸機「流星」系統,能和上述兩機結合進行據點攻略或對艦戰鬥。
平時可將兩套流星系統當作艦砲使用,但攻擊力比地球軍和歐普的「羅安格林」、札夫特的「唐懷瑟」兩種陽電子砲差。
永恆號內部搭載了可以進行原子爐整備的各類設施,而艦體後方配備了10具推進器,使得永恆號成為當時札夫特軍中最快的高速艦,能夠輕鬆甩開納斯卡級。彈射器採用了藉由磁場來產生機體射出能源的線性彈射器,因此可以大幅縮短起降跑道的長度空間。
大天使級二號艦,由於與大天使號為同型艦,因此武器裝備完全相同。唯獨艦橋部位的天線在形狀上略有出入。為禁斷鋼彈、瘟神鋼彈和侵略鋼彈的母艦。艦長為娜達爾。
全長255公尺的高速戰艦,名稱源自納斯卡文明。這是札夫特軍為了更有效率地運用機動戰士(MS)而開發的新型高速戰鬥艦艇。
納斯卡級單艦最多可搭載6架MS,並配備有一條線性彈射器。此系統透過從艦體內部延伸出的兩條軌道,利用電磁加速技術來提升MS的發射速度,藉此省去傳統MS起降跑道的設置需求,達到節省空間與艦體小型化的目的。在第一次聯合-P.L.A.N.T.戰爭初期,納斯卡級是唯一搭載線性彈射器的戰艦,因此成為MS運用上極為高效的艦艇。地球聯合軍直到大天使號服役後才開始採用類似系統。同時,納斯卡級也是當時速度最快的戰艦,甚至超越了地球聯合最新型戰艦大天使號。
在武裝配置上,納斯卡級的主力武器為兩門120公分高能光束加農砲,副武裝則配備了兩門66公釐雙管軌道炮。此外,還搭載了10門58公釐火神炮與5座450公釐多用途垂直發射器系統,堪稱當時札夫特軍中火力最強大、裝備最完善的戰艦。
納斯卡級是第一次戰爭中札夫特軍的核心戰力,其生產數量迅速超越了蘿拉西亞級與勞亞級,並在兩次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到了C.E.75年,同型戰艦也已經出口至財團「基金國」軍中服役,進一步擴展了其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