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Georges Seguin (Okki)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連結
生平概述
永井豪(本名永井潔,1945年9月6日生)是日本著名漫畫家,以大膽開創性的作品風格聞名。他自小深受手塚治虫與白土三平等前輩影響,立志成為漫畫家。高中畢業後曾進入石森章太郎(即石之森章太郎)的工作團隊學習,奠定了日後創作的基礎。1967年,永井豪以幽默短篇《目明しポリ吉》正式出道。他的早期作品多為搞笑漫畫,但旋即在1968年把握機會,自創刊號開始在《少年Jump》連載校園喜劇《破廉恥學園》,這部作品讓他一舉成名。1969年,他創立了個人漫畫製作公司「Dynamic企劃(原動力)」來管理自己的作品版權。1970年代初,永井豪接連推出《惡魔人》《無敵鐵金剛(魔神Z)》等代表作,並積極參與動畫製作及漫畫改編,在漫畫與動畫兩界聲名大噪。此後他筆耕不輟,創作領域遍及科幻機器人、恐怖妖魔、搞笑情色等多種類型,於1980年以神話題材漫畫《凄之王》榮獲講談社漫畫賞。
2005年起他擔任大阪藝術大學教授,2009年家鄉石川縣輪島市為他設立了永井豪紀念館,展示其創作原稿與紀念品,不幸的是該館在2024年初因地震引發火災而燒毀。
永井豪紀念館外觀(攝於2016年)。館舍招牌上繪有其代表角色:可見左起《惡魔人》主角不動明、《甜心戰士》如月甜心,以及《無敵鐵金剛》機器人頭部形象。該紀念館於2009年成立,2024年不幸毀於火災。
由 Indiana jo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4.0, 連結
創作年代表
-
1960年代:1967年以搞笑短篇《目明しポリ吉》出道;1968年開始連載《破廉恥學園》,開創校園爆笑+擦邊球題材的新風潮。該作連載至1972年,期間引發內容低俗的爭議風波(詳後)。1969年成立Dynamic企劃公司。
-
1970年代:進入多產的黃金時期。1971年起挑戰恐怖題材,發表《魔王但丁》等作品。1972年推出經典惡魔英雄漫畫《惡魔人》,以反戰寓意和悲劇色彩著稱;同年發表劃時代的機器人漫畫《無敵鐵金剛(魔神Z)》,開創“巨型機器人由人駕駛”的類型(詳見下文)。1973年前後又推出變身美少女漫畫《甜心戰士》及妖怪搞笑作《鬼公子炎魔》,風格輕鬆中帶獵奇。與此同時,他與石川賢合作的《蓋特機器人》(1974)將合體機器人概念引入機械人題材。1973年他另創作了暴力末世漫畫《鬥魔王傑克(Violence Jack)》,內容之血腥殘酷在當時引起轟動。1975年,永井豪持續拓展機器人版圖,推出融合古代傳說與科幻的《鋼鐵吉克》(又譯鋼鐵傑克)動畫以及《UFO機器人古連泰沙(Grendizer)》等作品,至此其“超級機器人”宇宙初步成形。1970年代末,他的作品題材更趨多元,包括奇幻神話《凄之王》、成人幽默《穴光假面》等。
-
1980–90年代:持續創作並回歸過往經典題材。1982年推出《凶悪の化身 魔王ダンテ》新作等恐怖漫畫,1990年代連載《女惡魔人(Devilman Lady)》等衍生作品。同時積極參與《無敵鐵金剛》等經典動畫的重製企劃。這一時期他也不時創作成人向幽默漫畫如《穿著女高中生制服的廚神》(戲仿料理題材)等,持續挑戰漫畫邊界。
-
2000年代以後:迎來經典復活與跨媒體合作。2004年庵野秀明執導的真人電影《Cutie Honey》上映,永井豪客串亮相。2007年推出機器人動畫續作《鋼鐵神吉克》,將沉寂多年的IP以新風貌復活。2009年為紀念《無敵鐵金剛》誕生40周年,推出重製電視動畫《真無敵鐵金剛 衝擊!Z篇》以及2018年劇場版《無敵鐵金剛INFINITY》。2010年代,他的經典作品陸續被新世代導演改編:2018年湯淺政明執導網飛動畫《惡魔人 Crybaby》引發熱議。至2020年代,永井豪仍活躍於漫畫界並持續見證自己創造的角色以各種形式影響流行文化。
機器人題材代表作
永井豪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他對機器人漫畫與動畫類型的奠基性貢獻。他在1970年代接連創造出多部經典的「超級機器人」系列作品,不僅風靡當時,更深遠地影響了後世的機器人題材。以下重點介紹其中的幾部代表作。
無敵鐵金剛(魔神Z)
1972年連載的《無敵鐵金剛》(日文原名「マジンガーZ」,在臺灣亦譯作魔神Z)是永井豪機器人作品中里程碑式的一作。故事講述少年兜甲兒繼承祖父遺志,駕駛超合金打造的巨大機器人「無敵鐵金剛」對抗邪惡科學家地獄博士與其機械獸軍團的熱血傳奇。魔神Z的誕生為日本科幻動畫帶來了一項革命性概念:首次出現由人類坐在駕駛艙內操縱的巨大機器人。在此前的作品(如手塚治虫的《鐵人28號》)中,機器人多以遙控或自律方式運作,而永井豪從一次塞車經歷中獲得靈感——他幻想若能乘坐一台巨人般的機械穿越車陣該有多好——由此衍生出內載駕駛艙的機器人構想。這一創意開創了駕駛員等於機器人心臟的全新敘事模式,使觀眾能透過駕駛員代入機器人視角,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臨場感和熱血程度。
《無敵鐵金剛》的人物與世界觀延續了永井豪熱衷的英雄冒險風格:主角甲兒衝動熱血、正義感十足;機器人無敵鐵金剛藉由光子力能源驅動,擁有火箭飛拳、胸部光束等招牌武器。在連載同年推出的同名電視動畫中,無敵鐵金剛長達92集的奮戰深受歡迎,最高收視率一度達30.4%,成為1970年代日本國民級動畫之一。隨後永井豪又監修推出續作《大魔神(Great Mazinger)》《UFO羅ボ グレンダイザー》(台譯金剛戰神)等,構成“無敵鐵金剛三部曲”,奠定了超級機器人題材的模式:熱血少年的操縱、源源不絕的怪獸與決戰,以及機器人夥伴間的並肩作戰(如本作中兜甲兒駕駛的鐵金剛與女主角弓莎也加駕駛的女機器人木蘭號聯手對敵)。魔神Z系列不僅在日本掀起機器人動畫熱潮,後續在法國、義大利等地區亦造成轟動,成為數個世代的共同回憶。它對後世的影響深遠——例如日本動畫導演庵野秀明(《新世紀福音戰士》作者)便曾直言,《EVA》的靈感部分來自《無敵鐵金剛》帶給他的震撼。
蓋特機器人
《蓋特機器人》(1974年)是永井豪與石川賢聯手創作的另一經典機器人系列。相較於魔神Z的單體機器人,蓋特機器人首次引入了「合體變形」的創新概念:三架名為獵豹號、老鷹號、熊號的戰機可依不同組合方式合體成三種戰鬥型態——蓋特1號(空戰型)、蓋特2號(陸戰型)與蓋特3號(水陸兩用型)。駕駛員流龍馬、神隼人、巴武藏三人需要密切協調,高喊「Open Get!」即可分體重組,瞬間切換最適合當前戰況的形態。這種分離重構的機制賦予戰鬥場面更高的變化性與戰術深度,也為讀者帶來極大的新鮮感。
蓋特機器人的故事設定同樣腎上腺素爆發:地球受到恐龍帝國侵略,早乙女博士發現來自宇宙的神祕能量「蓋特射線」,並將其作為合體機器人的動力來源。三位熱血青年駕駛各自的戰機迎戰變異恐龍軍團,團結友情與犧牲精神是貫穿全劇的主題。值得一提的是,《蓋特機器人》原作漫畫和後來的動畫版本在情節上有所差異——動畫版更強調王道熱血風格,而漫畫版(主要由石川賢執筆)在中後期則走向更加黑暗奇幻的路線,對後續續作產生影響。無論如何,蓋特機器人將「多機合體」「形態變換」這兩大元素成功融入機器人作品,後來許多知名作品(如《百獸王》《變形金剛》系列)都能看到其理念的延伸。
鋼鐵吉克與鋼鐵神吉克
《鋼鐵吉克》(1975年,日文「鋼鉄ジーグ」)是永井豪與Dynamic企劃、安田達矢共同推出的機器人動畫。它的特色在於將人造人、古代傳說與機械科幻巧妙融合。劇中,年輕拳擊手司馬宙因重傷被父親改造成改造人,危急時可將自身變形成巨型機器人的頭部,透過助跑飛跳方式與從空中射出的四肢與軀幹零件磁力結合,從而組裝成強大的「鋼鐵吉克」!這種頭身分離再磁力合體的設定相當新穎,也配合了玩具廠商採用磁石連結模型的產品設計理念,可謂漫畫與玩具銷售的一次創意聯動。
《鋼鐵吉克》的劇情充滿奇幻想像:邪馬台國女王妃魅禍(ヒミカ)率領邪魔大王國企圖復活稱霸,司馬博士從古文物銅鐸中發現此陰謀,卻遭暗殺,只來得及將意識託付給電腦。其子宙繼承父志,憑藉體內的“機械之魂”與父親設計的磁力機器人吉克,對抗古代妖魔軍團的入侵。鋼鐵吉克機體除了磁力分離組合外,還裝備有旋風鑽頭、電擊索等武器,在打鬥中常以身體零件當作拋射暗器攻擊敵人,戰鬥場面別具一格。
2007年,官方推出睽違30年的續作動畫《鋼鐵神吉克》。故事設定在前作50年後,新的年輕主角草薙劍兒接替前代成為吉克駕馭者,再度迎戰復活的邪魔大王國。鋼鐵神吉克在設計上對經典元素加以繼承與進化:機體依然採用磁力組裝,但外觀更時尚科幻,新增強化零件與合體夥伴(如一頭巨大神虎Balba可與吉克合體增幅戰力)。劇情方面則充滿對永井豪世界的致敬——例如最終決戰中現身的邪神,其形象其實來自永井豪另一部漫畫《凄之王》,令老牌讀者驚喜不已。續作由川越淳執導,全13話篇幅不長但節奏明快。然而由於播出同期碰上了更熱門的新世代機器人動畫(如《天元突破紅蓮螺巖》),《鋼鐵神吉克》未能大紅,大型玩具周邊銷售也表現平平。儘管如此,該作仍為經典作品注入了新生命,在鐵桿粉絲間具有特殊的懷舊價值。
其他類型作品與風格特色
除了機器人題材,永井豪在恐怖、奇幻、情色、怪誕搞笑等領域同樣建樹頗豐,展現其創作多面性:
-
恐怖與黑暗奇幻:永井豪的恐怖作品以寓言性與衝擊性見長。《惡魔人》(1972)是他的代表之作,講述少年不動明與惡魔合體成為「Devilman」後在人魔夾縫中掙扎的故事。漫畫版《惡魔人》風格黑暗殘酷,結局更描繪世界毀滅的悲劇,藉此傳達作者對人性與戰爭的反思。永井豪曾表示,《惡魔人》是他針對越戰等現實衝突所創作的反戰寓言:人類與惡魔的合體象徵被徵召的年輕人,女主角美季的慘死則象徵和平的破滅。“戰爭沒有正義,人類互相殘殺毫無理由”,這種信念貫穿作品始終。永井豪另有多部恐怖短篇和長篇,如描寫惡魔降世的《魔王但丁》、妖怪題材的《手天童子》等,也都帶有對宗教傳說的獨特詮釋和獵奇表現。其中不少作品血腥暴力的畫面在當年引發議論,但也影響了後世許多黑暗系作品的創作者(包括《寄生獸》《攻殼機動隊》《進擊的巨人》等都曾被列舉受《惡魔人》啟發)。
-
熱血冒險與奇幻:1970年代永井豪創作了多部融合奇幻和冒險元素的作品。例如《巴隆五世》講述少年繼承吸血鬼力量,《凄之王》將日本神話人物素戔嗚尊現代化,內容壯闊奇幻,並為他贏得講談社漫畫賞肯定。他筆下的冒險故事常常不按套路發展,充滿天馬行空的點子與天翻地覆的劇情轉折,讀者往往難以預測下一步發展。這種大膽的劇情走向在《鬥魔王傑克》中表現尤甚——該作描繪核戰後的末世亂世,被視為末日後題材的先驅之一。其中荒涼的沙漠場景、暴徒橫行的無政府狀態,與日後著名的《瘋狂麥斯》電影(1979年)及《北斗神拳》漫畫(1983年)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說領先預見了這類末世作品的許多元素。
-
搞笑與情色:永井豪也是日本情色搞笑漫畫的開創者之一。《破廉恥學園》作為1960年代末最具爭議的作品,充滿荒誕不經的低俗笑料:色迷迷的男學生與老師整天設法偷窺女生裙底,引發連串鬧劇。該作開日本漫畫情色諧趣風氣之先,當年曾因挑戰社會尺度遭到家長教師協會激烈抨擊。有趣的是,永井豪面對壓力選擇以更加戲劇化的方式回應:在連載後期他轉變畫風,讓校園喜劇演變成血腥嚴肅的“校園戰爭”,最後畫出全校師生為捍衛自由而被家長們殘殺殆盡的結局!這個驚世駭俗的結尾其實是作者對現實中道貌岸然的批評者們所做的反諷——諷刺他們扼殺創作自由的偽善。除了破廉恥學園之外,他還創作了諸如《穿著斗篷的假面》(女主角全裸只戴面具打擊罪惡,充滿黑色幽默)等情色惡搞漫畫。永井豪這類充滿成人幽默和諷刺意味的作品,對日後日本的青年漫畫走向產生了不小影響。
永井豪作品風格以大膽突破禁忌聞名。他敢於在低俗與高雅、熱血與暴力、情色與道德之間遊走,營造出獨特的“永井豪味”:既有夸張荒誕的笑料,也有令人不適卻無法移開目光的獵奇場面;既充滿熱血青春的正能量,又直面人性黑暗與社會險惡。這種亦莊亦諧、亦正亦邪的風格,在1960–70年代日本漫畫界引發強烈迴響,開啟了新的創作可能性。
後世影響與致敬
永井豪對日本ACG產業的影響深遠且多元。他首先在類型上創下多項先河:超級機器人題材因有了《魔神Z》而確立,其後包括《機動戰士鋼彈》《新世紀福音戰士》等作品皆承襲了“人操縱機械人”的概念架構;變身美少女類型因《甜心戰士》而萌芽,它被視為日後魔法少女動畫的原點之一;末世暴力類型經《鬥魔王傑克》的探索而誕生,其對《瘋狂麥斯》《北斗神拳》等後來作品的場景有著某種程度的預示。可以說,沒有永井豪,就少了許多日本流行文化中如今習以為常的元素。
更重要的是,許多知名的後輩創作者都直接受永井豪啟發。動畫導演庵野秀明公開表示《EVA》的靈感來源之一正是兒時看《魔神Z》和《惡魔人》的震撼體驗;他甚至在2004年親自執導真人版《Cutie Honey》,用行動致敬永井豪的經典作品。日本黑暗奇幻漫畫大師三浦建太郎(《烙印勇士》作者)也稱讚永井豪作品的動態感對自己影響甚鉅。知名編劇虛淵玄則提到《惡魔人》讓他體會到“苦澀的結局往往最動人”,進而影響了他在《魔法少女小圓》等作品中的風格。此外,從昭和到平成再到令和世代,大量漫畫家、動畫導演、遊戲設計師都曾在訪談中提及永井豪作品帶給他們的靈感。在全球範圍內,《魔神Z》等超級機器人動畫更啟發了好萊塢導演如吉勒摩·戴托羅(他在電影《環太平洋》中明顯向日本機器人動畫致敬)。可以說,永井豪所開創的角色與故事已成為跨世代的文化符號,影響遍及漫畫、動畫、電影、遊戲等各個領域。
創作軼事與理念
永井豪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積累了許多傳奇性的軼事和經驗教訓:
-
與爭議同行:1968年《破廉恥學園》爆紅後,永井豪一度成為媒體寵兒,但也因作品“傷風敗俗”飽受抨擊。家長團體甚至發起全國抗議運動,一些地區的書店被迫下架該雜誌。永井豪起初並未畏懼,他堅持在可接受範圍內挑戰漫畫尺度,避免露骨的性愛描寫,以趣味方式呈現裸露場面。然而隨著壓力劇增,他決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將漫畫情節升級為學生和家長教師間的真槍實彈大戰,最後用全員戰死的慘烈結局作結。這種自我犧牲式的反諷舉動震撼了整個日本社會,一方面標誌著該作品的告一段落,另一方面也彰顯了永井豪捍衛創作自由的決心。多年後回顧此事,他表示並不後悔當初的選擇——因為正是有過這樣的對峙,日本漫畫的表現領域才能不斷拓寬。
-
靈感來源:永井豪善於從生活中捕捉奇思妙想。除了著名的塞車觸發《魔神Z》靈感外,他創作《惡魔人》也有一段故事。最初他構思的是漫畫《魔王但丁》,描述少年被魔物附身的冒險,但因篇幅和市場考量中途腰斬。恰巧此時東映動畫想製作惡魔主題的電視卡通,邀他提供點子。永井豪於是將原構想改良,設計出亦正亦邪的「惡魔人」角色,一邊寫漫畫一邊讓東映改編成對兒童友好的動畫版。動畫版走的是怪獸打鬥的路線,而他在漫畫版中則大膽加入血腥與悲劇元素,把作品提升到探討人性善惡的高度。同一素材、雙線發展的做法在漫畫史上頗為罕見,永井豪以此滿足了不同受眾,也再次展現其創意的多樣性。
-
角色設計巧思:他的角色往往有醒目的視覺元素與易記的招式名稱。例如魔神Z胸口的熱光線、頭頂的光子力研究所滑翔艙(光子力飛翼),都成為粉絲津津樂道的經典。鋼鐵吉克中主角以頭部作為拼裝核心的設計,也源自永井豪覺得“一般機器人都是身體裝頭,不如反其道而行”這樣的突發奇想。此外,永井豪非常注重作品標誌性:他為每部作品都想出琅琅上口的招式口號(如「金剛飛拳!」「Open Get!」),既推進情節又便於粉絲模仿呼喊,增加了作品的傳播力。
-
Dynamic企劃與團隊:永井豪在1969年成立Dynamic Pro公司,很大原因是他從《破廉恥學園》改編真人影視卻幾乎分不到權利金中受到了啟發。公司成立後,他將弟弟永井泰宇、好友石川賢等人納入,形成工作室式創作模式,共享點子和資源。石川賢後來創作了《豪察》(即《蓋特機器人》系列的許多篇章),兩人亦師亦友的合作關係成為佳話。Dynamic企劃也開日本漫畫家成立工作室、經營版權的先河,對漫畫產業商業模式影響深遠。
-
對創作的信念:永井豪始終相信“漫畫應突破社會禁區,以提出新問題”。他欣賞手塚治虫等前輩勇於挑戰題材的精神,也身體力行地在不同領域實驗風格。從校園裸露笑話到宗教末世寓言,從熱血機器人到獵奇恐怖,他認為“只要故事核心是真誠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天馬行空”。他曾在採訪中笑言,自己畫過的“壞品味”東西現在看來或許有些過火,但當年正是需要那些刺激情節才能打破讀者的想像壁壘。這種勇於突破的創作態度,使他贏得「鬼才」美名,也讓他的作品至今仍不失前衛性與話題度。
總結而言,永井豪以無比豐富的想像力和大無畏的創新精神,為日本漫畫與動畫開闢了新的疆域。他筆下的機器人高昂咆哮,惡魔揮舞利刃,美女毫不羞恥地裸身戰鬥——這些經典場面早已深植於流行文化的基因中,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創作者與觀眾。正如評論家所言:「若沒有永井豪,日本大量的流行意象將不復存在」。如今將近80高齡的永井豪,依然活躍並見證著自己當年揮灑的激情如何化作持久不滅的傳奇。他的創作生涯本身,就是後進創作者眼中一部熱血與叛逆兼備的教科書。每當魔神Z高舉拳頭,每當Devilman展開雙翼,我們都能感受到那顆永遠年輕、不斷突破的漫畫魂在燃燒。永井豪對漫畫與機器人作品的貢獻與影響,將隨著這些經典角色的生命一同長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