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動畫的眾多類型中,「機人番」是一個極具代表性與歷史意義的分類。所謂「機人番」,就是以機器人(多為人型機械)為核心元素的動畫作品,其故事多圍繞著操縱機器人戰鬥、探索未來科技、描繪人類與機器的關係等題材展開,主角大多是人類,但後來也有等身大機器人為主角的作品。這類作品在 8、90 年代最為風行,也孕育出無數經典IP與龐大的粉絲群。
機人番的起源與特色
「機人番」的日文原稱為「ロボットアニメ(Robot Anime)」,中文多翻作「機器人動畫」、「機戰番」或「機人動畫」。它的誕生可追溯至橫山光輝的「鐵人 28」,但那時的機器人還是藉由遙控的方式操作,直至 1970 年代由永井豪創作的《魔神Z(無敵鐵金剛)》,提出「主角乘坐駕駛艙操控機器人」的概念,自此開創了無數動畫製作模式的典範。
永井豪的魔神Z(無敵鐵金剛)
機人番的核心特色包括:
-
主軸圍繞著大型機器人的戰鬥與任務。
-
強調科技、戰爭、人性、未來世界觀等議題。
-
機體設計精緻,常搭配駕駛員角色,形成人機一體的英雄敘事。
兩大類型:超級系 vs 真實系
隨著類型演化,機人番在《超級機器人大戰4》由於設定了超級系跟真實系兩種主人公機,於是粉絲們也將機人番作品非為兩大類,以下為兩大類主要的特色介紹:
1. 超級系(Super Robot)
-
機體能力誇張、技能華麗,常有「必殺技」的設定。
-
機器人常像是英雄或神明般的存在,能夠單機打倒大軍。
-
劇情熱血、感情直接、善惡分明。
-
代表作品:
-
《魔神Z(無敵鐵金剛)》
-
《蓋特機器人》
-
《勇者王我王凱牙》
-
勇者王我王凱牙
2. 真實系(Real Robot)
-
強調機器人的「兵器」屬性,具備現實物理與戰術設定。
-
探討戰爭、人性、政治等社會議題,劇情更具深度與灰色地帶。
-
機體有耗能與維修限制,戰鬥策略較為寫實。
-
代表作品:
-
《機動戰士鋼彈》系列
-
《裝甲騎兵Votoms》
-
《超時空要塞Macross》
-
機動戰士鋼彈
一般來說一部機人番的機體大致都會是同一種風格的設定,不過雖然大致可以這樣區分,但後來也會出現一些不是那麼明顯可以二分法的作品,近期的《勇氣爆發Bang Bravern》算是玩這個梗玩比較大的,裡面就同時有超級系跟真實系的機體,也是相當受粉絲歡迎的作品。
當代機人番的發展
隨著時代變遷,機人番不再只是熱血戰鬥與正邪對決的代名詞,它可以是青春、是政治、是哀傷、是希望,也可以是對人與科技關係的深度省思。雖然在今日這個資訊快速更迭、題材百花齊放的時代,機人番不若當年那般主流,甚至時常被認為難以再有突破,但對我們這些曾經懷抱機器人夢想長大的觀眾來說,那份熱血與感動依舊深植心中。
而這正是我架設 RoboInfo 的初衷 —— 希望能為更多人介紹這個充滿想像與情感的動畫類型,讓更多人重新認識、甚至愛上機人番的魅力。只要還有像你我這樣的粉絲存在,機人番的火焰,就永遠不會熄滅。